返回

回到明朝当王爷

关灯
护眼
0108章 快漏馅啦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童贯为北宋“六贼”之一,杨芳说汉灵帝寄信十常侍、梁武帝迷于佛道,都不帝提及那些佞名姓,唯独说及宋徽宗时提了名,而且把大将军童贯排在权相蔡京之前,显然意有所指,众武将傻不愣登地听不出来,可是众文臣早已在下边窃窃私语了。龙腾小说网 ltxs520.com

杨芳见自己一番苦心,正德皇帝却听不出来,也顾不得再玩暗喻了,忍不住跪地说道:“读史便是为后戒。皇上当习道德文章,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则垂拱而天下治。如今皇上好骑懒读书,听说皇上已多次擅离皇宫,去西郊观武,沉迷于此小技,非贤明天子所为啊。”

杨芳话音刚落,殿上一个悠悠的声音道:“原来好骑演武便不是贤明之君,大的史书真是读的好哇,嗯,禁中演武开疆拓土的秦皇汉武原来都不是贤明之君。”

杨芳倏地转身,只见杨凌搭话,立即道:“子曰:……”

杨凌一听又是“子曰”,立即截道:“子曰:你不要每句话都用我的。”

“哈哈哈哈……!”这一下不但那些武将顾不得皇上坐在上边,忍不住哈哈大笑,就连许多文臣都忍俊不禁,掩而笑,以臻杨凌这句名言后来灰飞烟灭下将对付文臣的有效杀武器,常常把曰了一半的文臣噎得直翻白眼儿。

李东阳急咳两声。掩住了笑意,肃然道:“杨大,朝堂之上,皇上面前,不可拿圣取笑!”

杨凌闪目望去,果见许多文臣愤愤然颇为不满。遂向李大学士笑道:“大学士恕罪,下官只是觉得孔圣时候,是春秋战国,诸国格局、势、文、朝政、经济与现在皆有不同,千年下来沧海桑田剧变,已是物两非。圣教化万民的仁义礼智信,固然放之四海而皆准,而且千古不可变,但是圣对于朝政的观点看法,却是针对当时时政的,如果今引用、拘泥不改,假圣之名胡言语,不但害国害民,也是败坏圣清誉。”

其实只要出仕为官,真正脱离书本的文,在施政之时早已觉得光靠圣之学期成绩不足以冶天下,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不过是自吹自擂罢了,倒代贤臣皆称孔孟门徒,但是冶政方针早已揉各黄老之学了。他们嘴上说说是一回肠气事儿,心里也是不信只凭圣留下的几句话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所以听了杨凌这番解释,李东阳没有作声。杨凌转向杨芳问道:“杨大说只习道德文章便可垂拱冶天下,而演兵习武则是小技。如今苗疆作、鞑靼虎视眈眈,此乃大明目前内外的大患,是否只凭教化便可平息?只重教化、不重民事、不重军事,国家可以长治久安吗?”

杨芳闻言不屑道:“一摄亡命之徒作,不过是芥癣之疾而非社稷之患,鞑靼元负隅蛮荒,并无大志,何足为虑,小题大作,不过是危言耸听罢了。”

杨凌击掌笑道:“妙哉,陈胜吴广之流只是芥癣之疾,蒙元蛮不足为虑,嗯!想必大宋朝当初象你这样的贤臣必定大有在。”

杨芳涨红了脸怒道:“陈胜吴广反的是政,正因秦不习教化,苛刻于民,百姓这才一呼百喏,群起反抗。”

杨凌反问道:“那元朝灭宋呢?元是正义之邦吗?元不足为虑吗?”

王鏊跳出来道:“那又不同,如今元四分五裂,地处僻荒,形同野,有何可惧?”

杨凌道:“元本自关外来,还不是主中原?如今又回关外去,阻元于关外便不足惧了?”

工部尚书杨守随出班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四海承平,国泰民安,因此施德政仁政于民足矣。鞑靼蛮,生于苦寒之地,以游牧为生,擅骑,非我农耕所长,与之较武是为不智。故只须以一军阻野蛮于国门之外,内不生便罢,他们如何有隙可趁?”

杨凌伸出一指道:“第一,四海承平、国泰民安,说顺了嘴了那说说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以臣侍君,应该时时有忧患意识,不是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观主义者么?如今我大明仁政得民心,可惜这几年天灾不断,海内不时有走投无路者聚众亡命,这些事不奏于皇上知道,你声声在皇上面前四海承平、国泰民安,是何居心?”

杨守随气得花白胡子一撅一撅的,这句话还真是成了套话,说的不经心,听的耳,偏偏杨凌拿这句话挑他字眼,把这位本家老大爷气得够呛。

杨凌又伸一指道:“第二,你说此一时彼一时也,那么也承认施政当因时而变、因地而变、因势而变了?那么抱守规矩、不知变通,也是圣教导你的吗?”

“第三!”杨守随刚欲张嘴,杨凌一声大喝,又制止了他。这老儿如果又长篇大论地说出来,杨凌哪是对手,趁着都是老,脑筋转得没年轻快,加上每句话不是捎上皇上,就是捎上历代开国之君、亡国之君,老儿说话谨慎,怕犯了忌讳,只要他犹豫一下,想组织一下语言,那就可以说下去了。

杨凌举起第三指,侃侃而谈:“只消内政承平,便不担心外敌?你怎么知道外敌便不会和我们一样在发展、在进步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