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部照”取了出来,接着磨墨伸纸开具“三代”,细陈经历,把文件都预备妥当,一一
代明白。又取二十两银子
给高升,作为应酬花费。
从第二天起,高升开始奔走。起初的消息不大好,不是说时间上没有把握,就是额外需索的费用太高。这样过了三四天,不但王有龄心里焦灼,连高升自己也有些气馁了。
就在放弃希望,打算着在京过年时,事
突然有了转机,吏部有个书办,家里遭了回禄之灾,还烧死了一母一子,年近岁
,逢此家
亡的惨事,偏偏这书办又因案下狱,雪上加霜,濒临绝境,必须求援于他的同事们。
帮忙无非“有饯出钱,有力出力”,但出钱的不过十两、八两银子,倒是出力的帮忙得大。年下公事特忙,部里从司官到书办,知道各省差官,以及本
来候选捐纳,谋
前程的,都希望提前办理,在京里过年,赔贴盘缠,空耗辰光还不说,有些限期的公事,耽误了还有处分。所以这时是留难需索,择肥而噬的好机会,现在为了帮同事的忙,他们私下定了章程,出了“公价”,凡是想限期办妥的公事,除了照平时的行市纳规费以外,另外看
况加送若
,多下的钱就归那遭祸的书办所得。对外
来说,这比自己去撞木钟,辗
转托
,重重剥削要便宜得多。
高升从琉璃厂的笔墨庄里得到了这个消息,又去找熟
打听,果有其事,匆忙回来说与王有龄。就托那个熟
,代为接洽,说定了价钱,一共四百八十两银子,加捐为候补州县,分发浙江。其中三分之二“正项”,三分之一是“杂费”,打成两张银票,正项自己去缴,杂费托经手
转
,不过五天工夫,就把簇新的一张“部照”和称为“实收”的捐纳
银收据都拿到手了。
这件大事倒办好了,长行回南,却颇费周章。急景调年,车船都不大愿意做此一笔买卖。王有龄便又跟高升商议,大事已妥,随时可走,也不争在这几天,不如过了“
五”再说。高升原是为主
打算,唯命是从,当时使先订好了两辆大车,付了一半车价,约定开年初七、宜于长行的黄道吉
动身。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