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崛起1857

关灯
护眼
第六百零七节 代价并不高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在皇帝一家的鼓励下,今年民间募集的善款更多,很多普通的老百姓也开始了捐献,一个子,两个子的,积少成多,竟然也有三千万两的巨款。

至于朱敬伦一家的努力,其实也只卖了几百万两而已,但是通过这种方式造成的影响,却是上亿两银子都换不来的。

朱敬伦在用这种方式证明,为了拯救北方同胞的命,大明的百姓尽力了,大明的官府尽力了,大明的皇帝也尽力了。

朱敬伦救灾最大的目的当然是拯救生命本身,可如果说他在其中掺杂了政治目的的话,那就是要通过这种举动,向满清治下的广大百姓,文士大夫和商贾们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大明的政府和皇帝,是将满清治下的百姓也当作自己的子民在护的。

而对于大明的百姓,则要通过发动这一场全民参与的救灾行动,让大家切身感觉到,大明的百姓,跟满清的百姓,依然是同胞兄弟,血脉相连,应该同舟共济。

其实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北方百姓跟南方百姓互相认同以及提升整个中国民族的凝聚力的目的。

朱敬伦始终担心,如果国际形势不许可,大明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一统全国,那样的话,随着大明跟满清经济差距,教育文化差距渐渐拉开,那样很容易在明清之家的同一民族中产生隔阂感,当这种隔阂感持续的时间足够长,一个民族也就分裂成两个民族了。

东西德时期,东德长期遭受歧视’鲜半岛,甚至出现了一批不将北方朝鲜看作一个民族的声音。中国台湾同胞跟大陆的隔阂,香港对内陆的各种排斥心态,这些都是因为隔阂引起的。

如果能够通过一次救灾行动,极大的弥补一次隔阂造成的疏离感,无论如何都是非常划算的,至于代价,财政负担算什么,经济困难算什么,背负的巨额外债又算什么?

将来每当大家回忆起这个困难时期的时候,官员们会感叹当年大家为了北方的同胞多么辛苦,商们会回忆说当年为了北方的同胞,赋税多么沉重,而那账面上的几亿美元债务,更是一次次在诉说着大明政府为了帮助同胞所做的努列多么大,进一步在西方世界树立起大明这个东亚大陆唯一负责政府的形象,让大明将来统一国家得到舆论上更大的支持力量。

总之任何代价,一旦跟拯救生命,跟团结民族,统一国家挂上关系的时候,也就不会显得多么昂贵了,跟未来可能的收益相比,这个代价无论怎么看都不算大。

当然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如果大明将来不能一统全国,这笔投资就算失败了,血本无归,一旦完成了统一,这笔投资带来的潜在收益,将会极其丰厚。而一统天下,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在大明君臣心中从来没有怀疑过。

甚至这些年来,北伐的唿声从来都没有断绝过,很多都认为大明已经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力量,而这次北方天灾,让大家觉得机会也来了,所以在救灾的舆论中,那子中国特有的分久必合的观念,也发出了强大的舆论唿声。

其中尤其是以少壮派主持的大明军队,对北伐的热最为高涨,军方刊发的期刊、报纸上,连篇累牍的进行各种北伐的军事渲染,在军队中凝聚了一北伐统一天下的强大意志。

这种现象让朱敬伦极为担忧,19世纪各**队中的通病,对战争的盲目乐观主义绪,竟然在大明军队中也出现了!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