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园

关灯
护眼
第四章 国殇 (七 下)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长孙顺德张了张,想建议李渊不要派儿子去冒险,看看对方的脸色,又把剩下的半句话憋回了肚子。

李渊的手离开了刘弘基的肩膀,尽力站直身体。一瞬间,他脸上的表从惨然变成了庄重,仿佛在送千军万马出征。

“刘洪听令!”李渊站稳身躯,大声喊道。

“末将在!”刘弘基肃手,直立。

“立刻回库中调粮,战马一到,旋即出发!”李渊把将令到刘弘基手上,接着,抓起了另一根将令:“李旭听令!”

“卑职在!”李旭前跨半步,肃立。

“你带本部兵马,前为刘弘基探路。如有大军消息,立刻派快马回报!”

“卑职遵命!”李旭大声答应,嗓音里带着一点紧张。刚才众的议论,他一个字没落听了个清清楚楚。可眼下除了尽力救之外,他顾不上想任何风险。

“周文远!”唐公拿起第三根将令。

“卑职在!”周文远鼓足勇气上前,心中有一点点害怕,还有一点点兴奋。

…….

护粮军兵马只留下了五百守卫粮仓,其余的都被李渊派遣了出去。有的随刘弘基去运粮,有的向附近高句丽缩的新城,国内城两个方向警戒,以免那两所城池中的高句丽听闻风吹动,再打大军粮的主意。待众将校都走远了,李渊招了招手,把两个心腹幕僚叫到了身边。

“顺德、演寿,你们二带领咱们李家所有侍卫,这几天盯紧河上浮桥。只要建成他们没回来,无论谁的命令也不能让毁桥!”李渊沉声命令。

如果军真如陈演寿所推断,五之内,围攻辽东的其余七十万大军必然军心动摇。皇帝陛下自十六岁领兵以来,从没打过败仗。他不敢保证,听闻伐辽失败消息后的陛下,能否表现得如他平时一样勇敢。

“唐公应与朝臣沟通,想办法让陛下做最坏打算!”陈演寿接过将令后,低低地提醒了一句。宇文述和刘世龙等带三十万大军绕路奇袭平壤,数虽然只占了东征大军的三分之一,但其中七成以上是府兵。多年来,大隋兵威无敌于天下,靠得就是这些训练有素的府兵锐。如果他们丧尽了,皇帝陛下需要考虑的事则不仅仅是一个辽东。

“纳言苏威病重,兵部尚书段文振病危!”没有外在侧的时候,李渊的脊背又驮了起来。屋漏偏逢连夜雨,自征辽以来,能让万岁听下几句谏言的权臣病得病,死的死,如今朝中剩下的,不是没远见之辈,就是趋炎附势之徒。对于李渊这种皇帝不待见的倒霉蛋,大伙躲还躲不及,有谁愿意跟他流对战局的看法!

“黄门侍郎裴矩最近受宠!”长孙顺德见唐公为给皇帝进言的事烦恼,低声在一旁提醒。

闻此言,李渊觉得嗓子眼里都开始冒苦水。黄门侍郎裴矩出身于河东裴家,对先皇受禅和今上即位都有拥立大功。此知道皇帝陛下志向高远,所以征突厥、伐契丹、讨高昌,开疆拓土的建议一个接着一个。大隋皇帝在他的谏言下,继位十年来几乎每年都兴兵讨伐不臣之国,把国力挥霍到了极限。此番东征高丽,也是裴矩一直主张的。请他向皇帝陛下提醒注意兵败风险,岂不是等同于虎谋皮!

“裴矩素怀险,巧于附会,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但小往往比君子更善于审时度势。他喜欢名马珠玉,唐公投其所好,再晓之以形势,以他的为,未必肯在辽东作个为国尽忠的孤臣。况且将来在朝中,此也是一个助力!”陈演寿想了想,也附和长孙顺德的提议。(注1)“也只能如此了!”李渊叹了气,说道。无论心中多么不愿,他今天也得去拜见一下裴大。即便不为了那三十万东征大军,也要为了自己的儿子,为了李家的将来…….

八百护粮兵快速集结了起来,闲得关节都开始发痒的大伙听闻去前线送粮,心中的兴奋远远高过了恐惧。

为了避免军心混,刘弘基严格命令麾下将校不得将军不利的推测透漏出去。“那只是推测,未必是真。如果因为谣言扰而耽误了粮运送,诸位知道军法会如何处置!”对着平素往密切的几个朋友,他大声叮嘱。

“是!将军尽可放心!”参与运粮的众将校齐声答应。刘弘基素得众望,关键时刻,大伙愿意跟他携手共渡难关。

李渊利用手职权征集来的战马稍后一些到来,随同战马前来的,还有李建成和钱九珑,李府侍卫樊兴也带了二十名亲兵跟在了建成身后,这是唐公世子第一次单独执行军务,他们要誓死保护其平安。

李婉儿和李世民在大军出发前也赶了过来,他们和哥哥建成自幼形影不离,所以特地赶来给哥哥送行。二都穿了一身戎装,看上去英姿薄发。一军营,李世民就冲向了整装待发的士卒之前,一手提缰,一手擎槊,仿佛他是此番出征的主帅。李婉儿则难得地显出了几分小儿的温柔之态,走到李建成的身边,低声叮嘱道:“哥哥路上小心些,沿途多注意两边树林、山谷等隐蔽处。高句丽不愿投降,想必有些顽固之徒会伺机而动!”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