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公心中一定……一定还有对北虏的
仇大恨,臣敢请陛下休书一封,请求齐公暂停兵戈,让我们能够保全北方中华黎庶。”
“大将军这是童子之言啊,”牛金星摇
道:“现在要黄公停战,不就是要他投降么?难道他不明白等我们安定后方后,还是会攻打他么?”
“虽然齐公有忠臣赤子之名,但我们知道他其实不是的,而且看齐公在闽粤的所作所为,古来权臣也少有比他更自作威福的了。”许平说道:“陛下或许可以封建齐公为闽王,世代为大顺镇守福建,世袭罔替?”
“我猜黄去病是绝不会同意的,他可不是甘居
下的。”
牛金星还要反对,但李自成却表示同意了:“聊胜于无,我这边修书给黄公,就算不济事也没有损失嘛。”
……
顺廷发下诏令,表示绝对不会放弃河北,顺王通告天下要坐镇北京,在将北虏逐出关外前绝不会考虑移驾问题,同时任命许平为招讨山陕大元帅,全权负责对蒙军的进攻事宜,河南等临敌诸省的军务也一概
给他节制。
同时顺廷还飞马派
送信去湖广,让孙可望部也转
防御,酌
抽调部队北返河南准备参与对蒙军的反攻。
在给孙可望和李定国的书信里,许平仔细谈到了自己对战局的考虑还有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李定国收到顺王和许平的私信后,立刻整顿兵马准备返回河南,但孙可望坚决反对,他对李定国道:
“当今的大患,在南不在北,北方已经残
不堪,尤其是山西、陕西,战火已经过了好几遍了,就是丢给
寇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闽粤养
蓄锐,黄石在那里虎视眈眈,要是我们因为残
的北方耗尽兵力,他一定会杀出来给我们捣
的。”
“许兄弟不是说了嘛,会设法和黄石停战,等我们收了
汗,凭借闽粤赣桂这尺寸之地,黄石又能翻得出什么花样?”
“第一黄石还没同意呢,再说黄石的诺言能信吗?他什么时候说话算数过?还有大将军说什么黄石内心会赞同我们与北虏
战的义举,这实在太可笑了,当初他的恩
、上司毛文龙死的时候,他赞同过吗?黄石不数年,从一行伍小兵跃居大帅之位,要说他不是心智狡诈之徒,不善于趁
之危吞并友军,而是个忠厚直率的好汉,那我是绝对不信的,这样的
早都在边疆死光了。”孙可望坚决反对北返,他好不容易才把湖广经营出了些起色,利用天高皇帝远和李自成免征政策的疏漏充实了军队,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个时候从楚地撤出:“要是我们走了,你难道指望左梦庚那般杂碎有抵挡肇庆军的勇气么?他们要是真有胆量,那一定会用在早饭拥兵割据上面。”
但无论孙可望如何反对,李定国仍然要带着本部兵马,最后孙可望只好和李定国平分兵马,自己留下继续坐镇襄阳,李定国临行前孙可望气冲冲地冲他叫道:“
后我们肯定要为此倒霉的,顺王和大将军都太心软了,你也一样,你们等着后悔,等着当黄石的俘虏吧!”
……
居庸关守将高第这些
子接到不少劝降信,其中还有老友祖大寿的,这个辽军老军
在松锦大战后下落不明,高第本以为他已经早死了,没想到突然诈尸一般地又蹦了出来。
在阿敏的苦劝下,林丹汗派
去
隶圈里寻找被俘的辽军高官,祖大寿虽然岁数不小,但武将出身又吃得好,当初被俘后因为还算身强力壮就被赶去辽西种地。只剩半条命的祖大寿北蒙军找到后,吃了顿好久不曾吃过的饱饭,立刻提笔给高弟写信,吹嘘林丹汗是如何地礼贤下士,如何看重这些手握兵权的辽西大将。
除了这些
以外,高弟还收到姜、王启年等许多林丹汗同盟者的来信,以现身说法诱惑高弟献关投降,引蒙军从侧面直
北京。洪承畴还化妆前来居庸关见过高弟一面,保证若是他献关倒戈,
后的前途富贵必定不可限量。
对此高弟一直很犹豫,他被李自成从山海关转隶到了居庸关,这里不是他原本的地盘,地方上的
脉称不上很熟,离北京近控制也比较严格,诸多因素相加导致他无法像姜在大同那般一呼百应,就是投降了蒙军多半也没法拥有自己的地盘,因此他只是把洪承畴礼送出关,但没有立刻同意而是仍然打算继续观望形势。
许平返回京师、顺王发誓要死守北京后,高弟又收到几封信催促他投降,但现在高弟毫无犹豫地把使者和信件一起送去北京李自成那里,他对左右心腹说道:“吴王尚在,此事未可也。”
和高弟相同,前河南总兵陈永福也接到蒙兵的诱降信,但他不为所动反倒响应李自成的命令,引兵反攻山西。陈永福本着两国
战不斩来使的原则,没有逮捕蒙使而是让他回去告诉林丹汗自己是有廉耻的。
陈永福的反攻和沈云从一般遭到大败,从山西仓皇逃回河南后,陈永福又接到蒙军进一步的劝降。这次胜利者的来信中除了诱惑外,还加上了威胁,更责问陈永福昔
背叛孙传庭投降李自成、许平时,所谓的廉耻何在?大军南下河南玉石俱焚,陈永福身为河南
却不能报乡土平安那他的良心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