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策

关灯
护眼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八十一章 化危为机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稀有金属矿石。

除了运输上的麻烦,还有装卸上的问题。

总而言之,对美国与俄罗斯来说。最优选择是守住乌克兰粮仓,至少守到8月份,等到收割完粮食再后撤也不迟。只有在最优选择无法实现的况下,才应该考虑由美国向俄罗斯运送三四万吨救急粮。

站在这个立场上,俄军的作战方向也很明确,那就是在8月之前,死守乌克兰。

换个角度来看的话,美军的方向就没有这么明确了。

死守乌克兰没有错,可是有必要把防御提到这么高的位置上吗?

要知道,第二进攻战役结束的时候,共和国陆军已经获得了进军乌克兰的资本,比如从罗斯托夫与沃罗涅就能两路并进,以双箭的方式扫乌克兰大平原。因为在第耶伯河以西,没有多少对防御有利的天线,所以俄军只能在这条从南到北横贯乌克兰,最终在第耶伯溺谷注黑海的大河西岸设防。不管俄军有没有办法守住防线,都意味着将半个乌克兰平原拱手让给共和国军队。

当然,丢掉大约一半的夏粮还不是主要问题。前面多次提到,欧盟迟迟不肯参战,与共和国还没有把战线推进到莫斯科有关,只要共和国军队到达莫斯科郊区,欧盟就

当然,欧盟参战的根本目的不是与共和国瓜分俄罗斯,而是要在东面建立一道战略屏障,避免与共和国直接接触。如此一来,欧盟不但要出兵俄罗斯,还要控制俄罗斯西边的几个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乌克兰。从战略上讲,欧盟至少需要控制半个乌克兰,即第耶伯河以西地区。不然就不可能在东欧大平原上建立起一道足以让共和国承认欧盟在欧洲霸主地位的战略防线,也就无法维持与共和国的同盟关系,从而使所有行动失去意义。

由此可见,乌克兰沦陷与莫斯科沦陷的意义完全一样。

换句话说,当共和国军队推进到第耶伯河东岸的时候,欧盟还会稳坐钓鱼台吗?

暂且不说欧盟会不会参战,做个假设,即欧盟会参战,由此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特别是会对美国、以及美欧关系产生多大的影响?

要知道,美军还在俄罗斯帮助俄军作战呢。

也就是说,除非美军用数万名官兵打了一次酱油之后就打道回府,把俄罗斯的命运留给俄罗斯,不然就不可避免的要与欧盟军队兵戎相见。到这一步,即便欧盟与美国都不愿意向对方宣战,也很有可能完全敌对。

当然,占据主动权的肯定是欧盟。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欧盟国家的领导相信美国会战败,就会毫不犹豫的以共和国盟国的身份向美国宣战。到这一步。美国的子就难过了。

客观的讲,欧美很有可能宣而不战,特别是在美国特别克制、即尽量避免与欧盟军队在战场上遭遇的况下。欧盟当局也不会迈出致命的一步。问题是,只要宣战,欧盟就没有理由不履行盟国义务。站在共和国的立场上,只要欧盟答应提供港,并且支持共和国海军舰艇在北大西洋上作战,就能使战争变得更加简单。说白了,要是让共和国的潜艇进北大西洋,哪怕美国拼尽全力建造反潜战舰,其生命航线都会受到致命威胁,而且必然会因为丢掉北大西洋的制海权而输掉战争。

由此可见,从战争目的上讲。美国与俄罗斯完全一致,即守住乌克兰。

差别就在实现自的的手段上。

虽然俄军高层一直在叫嚣着发起战略反击,打过乌拉尔山,但是在具体战术上,俄军高层几乎都主张坚壁清野,固守每一条河流与每一座城市,用库图佐夫元帅对付拿伦的办法来对付袁晨皓指挥的共和国大军。问题是,当今的共和国军队肯定不需要通过烧柴火的方式来抵抗严寒。也不需要以掠夺的方式来获得过冬的粮。事实上。因为没有牲畜。粮这个说法就不贴切。也就是说,坚壁清野的战略对阻挡共和国军队的步伐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使共和国军队的进军行动变得更加顺畅。可以说,俄军高层这种言行不一的态度,正好反映出了俄罗斯的根本问题,即在全线崩溃的况下。俄军需要鼓舞士气的号,却不敢冒险发起反击。

与俄军高层截然相反,美军将领说得少,做得多。

在反击还是防御的选择上,从杜奇威到身处前线的美军指挥官的真度完全一致,即只有积极主动的反击,才有机会挫败共和国军队的下一次进攻,任何侥幸心理,或者逃避态度都丧失主动权,再次遭受惨败。

实际上,在6月的第一天,杜奇威就联系了契力亚科夫,并且告诉俄罗斯总统,应该积极组织一次目标明确、规模庞大、行动迅速的战略反击行动,牵制共和国军队,从而放慢战争节奏。

当时,契力亚科夫肯定满答应了下来,只是没有兑现。

这也不能怪契力亚科夫,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俄军主力部队、即在战前组建并且成军的部队基本上全军覆没,仅有的几个主力师也在亚洲地区。也就是说,在共和国军队面前的几百万俄军。除了少数是再服役的退役军之外,绝大部分都是民兵、以及刚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