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平凡的清穿日子

关灯
护眼
一一七、别院(下)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氏劝他们慢些吃,张保温柔地对她说:“夫饭后休息一下吧,时间还早呢,等你睡好了,咱们一起游园去。”她略红了脸,轻轻点了点。我是游园的分割线啊分割线

吃完饭,喝了热茶,贤宁便闹着要去花园,小宝拉住他小声说了些什么。两个孩子行过礼便先跑了。

端宁与淑宁兄妹则落在了后,从另一边走,越过正院。来到一个极宽大的院子。这里是练武场,足够让跑马了。只是淑宁想起之前听说过的车马院。似乎离这里挺远,会不会不太方便?

端宁为她做了解释,院子东面有一处门,外便是一条长长的夹道,可以通往前院地车马棚。他道:“你还记得广州知府宅里的青云巷么?就跟那个差不多。这处宅院两侧都有一条长长的夹道。听说原来地主白先生,让许多军中的兄弟带了家眷住在这里,因每个当值时间不同,为了避免有夜当值回来吵着别,便开出这两条夹道,每个院子都有小门相连,有半夜回家,便顺着那夹道回自家院子,不会惊扰他了。”

淑宁想到自己地院子后面似乎也有一道小门。看来就是通往另一条夹道的了。这样的设计,既可保证各院落来往紧密,又保持了相对的独立。设想实在不俗啊。

过了练武场,又经过厨房与仆役住的地方。便是后门了。门后又是一条长长地夹道。对面是另一扇大门,许多枝叶越过墙。那就是花园。

端宁说:“花园本来是和正宅分开的,阿玛叫把夹道两封起来,开了门,平时锁上,就完全是咱们家的地盘了。”正说着,只见园内木繁密,虽已冬,却仍让看了心旷神怡。

端宁一路走,一路为妹妹作解说。园中大道正中立着一座“假山”,据端宁说是真正的山石筑成,山顶有个小亭,沿着石阶上去,亭边立有一块大石,刻着“陶然忘机”四个字。从亭中往北远眺,可以望见不远处的小湖。

还不等淑宁观赏湖景,端宁便站在石后向她招手,示意她跟着,沿着一个新制的木梯,盘旋而下,忽然到了山腹之中,居然有八九平方米的空间,不知是天然形成的,还是工所凿。凭借山隙中透进的光线,可以看到里地地面比外高些,摆了两个小书架和一个箱子,一几一椅,俨然是一处小书房。

淑宁看得有些呆了,只听得哥哥说道:“这里是白先生悄悄儿告诉阿玛和我的,本是他放置重要文本图纸的去处,因此除了他一位至,无知道。咱们住进来,就当作偷闲地地方,除了你我,只有阿玛与长福叔知晓,阿玛也很快就会告诉额娘,只是贤宁与小宝却要暂时瞒着他们。”

淑宁以为然,如果那两个调皮鬼知道了,躲了进来,可要好找,若是真的要瞒住其他仆役,要找到他们就更难了。

端宁带着妹妹转了两转,忽然就到了外,淑宁回看了一眼,却发现这个出十分隐蔽,可能是角度或光线地原因,经过地很难发现。看来这个密室原本要更名副其实一些,只不过他们家倒是用不着这么神秘。

再往前走,便是一处大大的水阁,正建在那小湖上,里极大,四面俱是大窗,地板是木制地,光滑可鉴,应当是用来宴客的地方。阁门旁平放着一块匾,上书“临渊阁”三字,看字迹却是张保的手笔。端宁解释说,园中的各处亭台楼阁,除了“陶然忘机”,名字都要改掉。这处水阁是刚做好了新匾,还未来得及挂上去。

湖面临近水阁的地方种了许多荷花,只是季节不对,不太茂盛。从水阁右手边延伸而出的竹桥,以湖正中的一座竹亭为中转,分为两条桥道,通往斜对面的两屋小楼和正对面的山坡。只是那山坡上秃了一块,只剩下稀稀的一片竹子,边上有两间房屋,屋后有山墙。

端宁道:“我们的园子占了一小片山坡,那屋子便是给看守的住的,如今是老伍和另一个住着。”原来当年在奉天给他们家赶车的老伍,如今年纪大了,怕那拉氏当家后会把他革掉,索早早秉明张保与佟氏,跟到房山来,只做个守园,当是享福了。

水阁左边是一大片林子,居然都是李树、桃树、梨树之类的。淑宁原以为是春天时开花好看,端宁却忍笑道:“怕是为了秋天结的果子吧?”淑宁一片哑然。

穿过林子,来到那二层小楼处,淑宁发现这地方比临渊阁还要“凉快”,楼中家俱齐全,若是在夏天,就是住也没问题的。她挺喜欢这里,打听得此处还未命名,便想起了一个典故:“不如叫枕霞阁如何?旁边的林子,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大概会象在五彩云霞中一般吧?”

端宁赞了一声好:“回我就跟阿玛说去,索咱们边逛边想,把其他几处的名字一并取了。”淑宁笑着应了。

下得楼来,踩上了竹桥。近看才发现,那桥虽不是新建,但栏杆上的竹枝却是新加的,使其缝隙最多只能容一只手臂通过,虽然不太好看,却很安全。

端宁见妹妹盯着那栏杆,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好看是不是?我叫加上的,原本的栏杆虽美,缝隙却太大了。弟弟他们年纪小,万一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