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悠然从李民家院子里出来。
又来到杨志军家里。
院子里,杨志军正在用竹篾编着什么?
李悠然眼前一亮,这是一门好手艺啊!
李悠然之前还想着,是不是找
学习一下用竹篾编制东西的手艺?
这门传统手艺现在正在逐渐失传,他觉得挺可惜的。
“杨叔,编啥呢?”李悠然走近院子说道。
“是悠然啊!快来坐。”杨志军笑着招呼道。
然后放下手里正在编制的东西,就要去拿凳子。
李悠然忙道:“杨叔,不用,不用。要坐的话,我自己去拿。你继续编,我看看你编东西。”
杨志军笑道:“那杨叔就不和你客气了。”
说完后从新坐下,继续编制东西,又说道:“这几天比较空闲,打算编一挑箩篼备用。”
果然是在编箩篼。
虽然还只编了一点点,但大概已经能够看得出来了。
箩篼在农村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主要用来挑东西,收获作物时通常要用到。
而箩篼都是用竹篾一点一点编出来的。
杨志军见李悠然一副很有兴趣的样子,有些意外的说道:“悠然,你对这个有兴趣?”
李悠然点
道:“是啊!我还说什么时候跟杨叔学一下这门手艺呢。”
杨志军更是意外,现在的年轻
竟然还有对这门手艺感兴趣的?
不过,这是好事
啊!
看到现在的年轻
都对这门手艺不感兴趣了,杨志军和村里其他会这门手艺的
,其实也觉得非常遗憾。
这门不知道传承了多少年的传统手艺,搞不好就要慢慢失传了。
没想到李悠然竟然有兴趣。
杨志军哈哈一笑,说道:“成啊!这门手艺其实不算难,关键就是要熟能生巧。就比如将竹青和竹黄分开,刚开始很难,但熟悉了之后,就挺简单了。”
一条竹篾,由竹青、竹黄和竹膜三部分组成。
外层为竹青,为青绿色。内层为竹黄,为淡黄色。
至于竹膜,则附于竹黄里侧,可用作笛膜。
用竹篾编制东西,需要将竹青和竹黄从中间剥开,一分为二。
竹青部分称青篾。竹黄部分称黄篾。
主要用青篾编制东西,黄篾用得很少。
因为黄篾的韧
和强度都很差,轻易就能折断。
而青篾无论是韧
,还是强度都很高,不易折断。
杨志军说着,还拿了一条没有将竹青和竹黄分开的竹篾。
一边用弯刀将竹篾剥开,一边给李悠然说一些
作上的技巧。
虽说主要是熟能生巧,但一些基本的技巧,还是需要的。
李悠然听得很认真,这些可都是匠
们宝贵的经验。
之前,李悠然其实也经常看到村里
剥竹篾、编东西。
但那个时候没想过自己要学,所以也就随便看个热闹。
和现在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杨志军很快就将一条数米长的竹篾,分为了青篾和黄篾。
看上去十分轻松。
但李悠然知道,如果自己去
作的话,很难。
尤其是过竹节的时候,十有八九会将竹篾弄断。
必须要多多练习才行。
讲完剥竹篾的技巧之后,杨志军又说了一些挑选竹子的技巧。
并不是每一根竹子,都适合用来编制东西。
必须要会挑选竹子。这是用竹篾编制东西的第一步。
这一步非常重要,也非常讲究。
竹子没有挑好,后面的工序往往都会事倍功半。
甚至根本无法用,还得重新去找竹子。
这一点李悠然之前知道,只是不清楚什么样的竹子,才适合用来编制东西?
现在听杨志军讲了之后,感觉增长了不少的见识。
一个小小的挑选竹子,里面也是有大学问的。
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这句话的确没错。
学习了不少技巧之后,李悠然才想起正事还没办呢。
于是,将400块钱拿了出来,递给杨志军,说道:“杨叔,给你卖黄鳝的钱。你的黄鳝全部都卖了,卖的是50块钱一斤。”
杨志军是八斤黄鳝,刚好400块钱。
“悠然,这……”杨志军一阵惊喜。但也和李民一样,不太好意思拿钱。
李悠然劝说好几句之后,杨志军才终于接过了钱。
然后说他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感谢了?
李悠然笑着让杨志军不要客气。
“悠然哥,我们来啦!”这个时候,孩子们兴奋的声音,从院子外面传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