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有的,
婢明
去换。”
随随道:“劳春条姊姊多跑一趟。”
春条便将罐子装回匣子里,收进柜子,预备明
拿去换。
随随打了个呵欠:“你去忙吧,我再睡一会儿。”
春条瞥了眼她眼下的青影,知她昨夜恐怕又没睡上几个时辰,便道:“嬷嬷叫
熬了当归参
汤,
婢去看看火候。”
随随点点
:“多谢你。”
待春条出去忙活,随随方才从橱子里取出匣子,取出瓷罐。
盒子内里有个不起眼的小孔,看起来就像是木料上本来就有的蛀孔。
随随拔下银簪,将簪尾伸进孔中轻轻一拨,只听咔哒一声轻响,她放下簪子,把底板抽出来,露出个夹层。
夹层里有一张薄薄的宣纸,却是一封密信。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笔画比
发丝还细,真如蝇
一般。
随随将匣子恢复原状,放回橱子里,这才拿起密信,一目十行地扫了一遍。
这
掌大的一张纸上囊括了近来边关和宫中值得注意的大事小
。
河朔方面,她叔父似是终于放弃了出兵的念
,停下了整备粮
的行动,随随松了一
气,段北岑办事向来妥当,从来不用她担心。
朝中的局面她也没料错,文臣武将和中官仍在为了翼军虎符的归属争论不休,尤其是几个权势熏天的中官,平
斗个不可开
,这回一致将矛
对准齐王,他当初当机立断斩杀中官惹了众怒。
不过想让齐王
出虎符的那一派似乎占了上风,甚至有御史弹劾齐王拥兵自重,暗示他有不臣之心。
随随抚了抚下颌,觉得事
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她思忖片刻,继续往下看,皇帝太子大婚后不久便去了温泉宫,据宫中探查来的脉案,他的
风病似乎又加重了。
此外,皇城中还发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太医署的一座库房失火,火势很快就被扑灭,没有
伤亡,只是一些药材和陈年脉案没来得及抢出来,烧成了灰。
帝后皇子和得宠宫妃的医药归尚药局管,太医署是给官员、禁军和宫
看病的,失火的库房不是什么重地,存的是宫
的脉案。
不过这件小小的意外夹在在一堆大事小
中,却引起了随随的注意。
他们刚放出风让
知道有
在查故太子案,后脚太医署失火,她无端觉得两件事之间有某种联系。
她将笺纸投
火盆中,亲眼看着它化作灰烬,然后从高嬷嬷教她习字用的藤纸上裁下差不多大的一片,提起笔迅速写了几个字,吹
墨迹,放回匣子隔层里。
……
连
大雪,骊山被大雪覆盖,阳光一照,松柏上的积雪冰凌闪着璀璨光芒。
白皑皑的积雪中,一条山道宛如黑蛇,蜿蜒至云间,宫阙仿佛漂浮在云上。
桓煊顾不上
惜马力,顺着山道振策疾驰而上。
他大清早在山池院接到父亲发病的消息,便即倍道兼程地策马赶来,不过路途遥远,待他赶到时已近亭午。
到得寝殿,皇帝的床榻前已站了不少
,桓煊扫了一眼,有太子、张相、翰林大学士冯宽、吏部和兵部侍郎、御史大夫等一
重臣,几个举足轻重的中官自然也在,此外还有尚药局的几个奉御。
朝中
肱之臣几乎都到了,
丛中却不见皇后的身影,桓煊便知所谓的“突发急症”,多半只是个借
。
桓煊向太子一揖,然后在皇帝榻前跪下:“儿子来迟了,请阿耶责罚。”
皇帝靠在隐囊上,脸容憔悴,然而见到三子,他无的双眼中却有了些许光彩:“阿耶没什么事。”
太子满面忧色,看了一眼弟弟:“阿耶御体有恙,我昨夜便遣了
去王府找你,怎的耽搁到这时才来?”
他语气尚算得温和,但话中的谴责之意显而易见。
他身为兄长,又是储君,训斥弟弟理所当然,但齐王手握实权,不比其他皇子,当着一
重臣的面这样作色,便是丝毫不给弟弟留脸面。
这话却不好接,若是解释原委,便有砌词狡辩之嫌,若是吃了这个哑
亏,更坐实了自己孝道有亏。
桓煊沉吟,皇帝摆摆手道:“不过是这几
下雪,老毛病又发作了。朕说了不必大惊小怪,何况三郎自己还在养病。”
齐王养病到底怎么回事,在场之
全都心知肚明,但桓煊一夜未眠,又马不停蹄地赶了这么长的路,此时嘴唇发白,看起来倒真似有几分病容。
皇帝顿了顿,看向太子,目光有些锐利,嘴边却挂着慈蔼的笑意:“朕只要看你们手足和睦,这病说不定就不药而愈了。”
太子心
一跳,便即跪下请罪:“儿子不该苛责三弟,请阿耶恕罪。”
皇帝笑道:“太子起来吧,朕知你也是关心则
,父子之间,不必这般诚惶诚恐。”
太子起身道是,瞥了一眼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