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替身竟是本王自己(双替身)

关灯
护眼
第135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不可饮酒……”

桓明珪胳膊上起了层皮疙瘩:“是小王思虑不周,忘了萧将军尚未痊愈。”

随随客套了两句。

不多时,晚膳备好了。

桓明珪向萧泠道:“请萧将军移步堂中用膳。”

桓煊道:“叫他们把晚膳送进来便是。”

桓明珪道:“陛下一向不喜欢卧房里有菜肴的气味,小王和萧将军还是出去用膳吧。”

随随见只要桓明珪在场,桓煊便斗志昂扬,一副立刻就要从床上跳将起来与打一场的模样,生怕他太耗费,何况她要问豫章王的事涉及桓烨,在这里说他难免又要多想,于是道:“陛下闭上眼睛歇息会儿,我去去就来。”

桓煊尽管满心不愿,还是轻轻“嗯”了一声,只是地看着她,仿佛在用眼叮嘱她早些回来。

由于视野模糊,他的眼不似以前那般锋利,水雾迷蒙的,随随心蓦地一软,语气不由放轻缓:“我知道了。”

走前还替他掖了掖被角。

桓煊的目光一直追着追着他们出了屏风,听着脚步声远去,这才抱紧藏在被窝里的半件旧绵袍,沉重的眼皮终于慢慢阖上——绪大起大落,他已十分疲惫,便是不放心桓明珪也撑不住了。

随随和桓明珪到堂中坐下,短暂的放松转瞬而逝,两的色都凝重起来。

桓明珪给随随斟了杯茶,往自己杯中注满酒,烧春芳烈的香气顿时四处弥漫。

随随以茶代酒,向桓明珪敬道:“这些时多谢豫章王常来探望陛下。”

本来他们是堂兄弟,随随是外,本来不该由她道谢,可说者理所当然,听者也不以为怪。

桓明珪道:“是小王分内事,萧将军不必客气。”

他轻轻叹了气道:“没想到姑母竟偏激至此。”

他顿了顿道:“大哥在时,她子虽有些执拗,但为还算通达理,也没听说过她磋磨下、亏待庶子。”

他苦笑了一声,补上一句:“大约只有对桓炯是个例外。”

随随执杯的手微微一顿:“太后与淑妃可有什么恩怨?”

她听桓炯说过事的起因,仍旧有些难以置信,一国之母会仅仅因为所谓高僧的一句话处心积虑毁掉一个孩子,那句话甚至称不上谶言。

桓明珪沉吟道:“淑妃柔顺软弱,唯太后马首是瞻,太后让宫将桓炯养成那副样子,她这做母亲的不可能一无所知,但一直退让容忍,桓炯十二岁做出‘污’宫的荒唐事,其实谁都觉得有蹊跷,淑妃还是忍气吞声,若说太后与她有什么仇怨,恐怕是……”

桓明珪说到一半打住,随随知道他是为尊者讳,有的的确是这样,自己做了对不起别的事反而会恨上受害之,太后大约就是这样的

她点点:“所以太后针对桓炯,的确是因为那高僧一句话。”

桓明珪道:“是也不是。太后怀子衡时很辛苦,生产时又亏了身子,加上朝中正是多事之秋,先帝去后宫的时候少了,两难免疏远,加上四皇子和五皇子都是在那段时出生的,太后对这两个庶子难免有些心结。那次高僧来朝,我也在,是什么形依稀还记得。”

他顿了顿道:“太后最疼大哥,自然希望高僧说几句吉利话,可那僧看了大哥半晌只是沉默……”

他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也记得当时的气氛尴尬又凝重。

“太后终于忍不住开问,”桓明珪蹙着眉道,“记得那高僧当时被急了,向皇后合十一礼,说了一句‘招果为因,克获为果’,我那时候年纪小,只记得有两个‘果’,后来读《大乘止观》,才知是这句。”

随随目光动了动,若有所思地默念:“招果为因,克获为果。”

桓明珪叹道:“此言说的是因果,自是劝向善积德的意思,可惜……”

可惜太后没听进去,反而因为心的长子没得到好的谶语,迁怒被称赞“宿慧”的庶子,亲手种下恶因,酿成恶果。

随随道:“桓炯除了淑妃之外,可有什么亲近之?”

陈王府和淑妃宫中找不到解药和药方,或许他会托给别的什么,虽然可能微乎其微,她也不能放过一丝线索。

桓明珪仰将杯中酒饮尽,涩然道:“因为生得那副模样,他自小没什么朋友,年龄相仿的四皇子也和他不亲,还时常欺侮他,至于陛下……”

他轻咳了两声道:“陛下小时候不理。”

随随目光柔和了一瞬,脑海中莫名闪过一个小小的模糊的身影。

她问道:“淑妃母家可有和他亲近些的?”

桓明珪摇摇:“除了淑妃之外,他大约只有一些市井间的狐朋狗友,那些看上他的财帛趋附于他,背地里却不拿他当回事。”

随随点点,以桓炯的子和心机,当然不会与那些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