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光打开兽皮手卷,上面记载着许多守护为保一方生灵以命相搏的事
,他的手指慢慢划过这些早就被遗忘了的名字……停在了一个叫“郁青池”的名字上面。
郁青池,意思是在那个泛着绿色萤火的池水边,遇见了你。
书生提着白纸灯笼,在波光粼粼的幽涧边遇上他命中注定的妻子,那一刻,他才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名字,而在此前的百年里,他一直被世
唤作:大烛
。
他化生于千年之前,荧光岭那座小小的烛
庙中。
彼时的荧光岭还不是如今的模样,烛
小庙很是热闹——那时还是个与
共在的世界,庙随处可见,庙堂之上供奉着白泽,寻常
家供奉着重明鸟,而山民们则喜供奉掌管四时变化的烛
大。
勤劳的世
们为了彰显虔诚,不辞辛劳地开凿出一条狭小山道,山道由石阶铺就,弯弯折折,上万石阶自下而上,通向了山岭最高处的庙,像用最为
贵的纯白石料细细雕琢而来,广袖长衫,白发披肩,笑容温文,一派仙风道骨的模样。信徒们常常踏着石阶前来祈福,带着最为质朴的贡品,一步一叩首,缓缓而上……道路险阻,前来祈福的世
却是络绎不绝。
或许是受到世
感召,理所当然地,在那个清凉凉的仲夏之夜里,那尊纯白
致的烛
像上,似有生命苏醒——他化生于烛
像中。
——他是烛
吗?显然不是,他只是个化生于世
信仰中的妙
怪,有着和烛
大一模一样的容貌,却没有他那样的通天法力。
那时烛
总喜欢在钟山中沉睡,对于
世他并不是很关心,自然也不会庇佑这方小庙中跪拜的虔诚山民了。
而化生而来的
灵第一次睁开了眼睛,当他懵懂的目光扫向这广博大地时,心中似有声音告诉他:他因世
的虔诚而生。因此,在他出生那
,他便开始用自己低微的法力,尽力去帮助每一个前来求助的山民。
他为山民们祈来一场小小的及时雨,为他们挡去洪流冲下的重石,为迷途的
照亮回家的路,为孩子拿回卡在树上的风筝……他默默为世
做了那么多事
,只因为他喜欢世
,亦喜欢看到世
的笑。
那时的世
会在愿望实现后的次
,带着简单的礼物前来还愿,他们称他的本相,也就是那尊白色仙为“烛
”,因此他便以烛
为名,即便在化生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善良而单纯的
灵都不知道烛
大到底是谁。
他喜欢躺在小庙屋顶上晒着太阳,听着庙中那些山民絮叨着
世种种,然后在他们离去时,招来一片云朵跟在他们
顶,不让他们被烈
晒伤。
再然后,便是殃来了吧?
法力低微的他如何能抗衡那强大的殃呢?可是他义无反顾地去阻挡了,他拼尽全力,魂魄被震碎了,百年辛苦修来的道行没有了……若不是山的阻挡,已经红了眼睛的他只怕要为了世
舍去这得之不易的生命。
殃走过的地方,世
死绝,不会有一个例外。那时他拖着残
的身体,不顾山的阻拦,跌跌撞撞地跑向荧光岭外的碎月城,当看到满城的尸体后,这个单纯的
灵竟不知所措,他石像一般站于尸山之中,心中有莫大的哀伤,却哭不出来。
他曾小心翼翼保护着的东西,终是违逆不过强大的力量。
往后,没有
的
子总是那样寂寞,除了萤火和雨声,似乎再没有其他能陪伴他的东西了。
山喜欢沉默,他算了算,他认识山几百年了,竟然也没有和山说上几句话,若不是碎月城大劫,他和那不会说话的雨声或许都比山要熟络吧?
这个
灵用几百年的时间慢慢修复了自己
碎的灵体。几百年的时间,对于
怪来说或许是那样短暂,但那时间足够让
木蔓延上石阶,也足够让世
遗忘掉,曾经在山岭最高处,还有一处摇摇欲坠的庙。
碎月城又重建起来,而荧光岭,则彻底变成了走兽
怪的天堂。
灵还是喜欢躺在庙屋顶上晒太阳,有时候他会经不住睡去,再醒来时,温暖的春天已悄然而过,大雪覆盖上来,将一切声音吸纳,他从皑皑白雪中爬出来,无措地望着四周,看着看着,竟然有一种巨大的哀伤涌上心
。
此后,他再也不会听到世
那欢欣的笑声了吧?
笨拙的
灵不知道该怎样再接触世
,咫尺之处的碎月城是那样热闹,他却不知自己能不能再去看看那些世
,看看他们的笑脸,或是听听他们的声音?
如果不是她,他会一直寂寞地在这里枯守下去,直到庙坍塌,石像碎去。
“仙大
,打扰了。我迷路了,可以在你这里坐一会儿吗?”
浅眠中,他突然听到这么怯生生的一个声音,他瞬时坐起来,尔后从庙顶上飞身下去。
他看见那个小
娃笨拙地朝烛
像拜了一拜,尔后从背篓中拿出萝卜来,用自己打满补丁的袖子擦去上面的泥,恭敬地放在像脚下……
她那样仔细而虔诚,让他觉得,自己还停留在几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