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七十年代守活寡

关灯
护眼
第11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李月秋挑了李老不在的时候悄悄把狗放了,爷爷嘴上说着先养养看,不行再放走,但每天都要搬一把凳子坐在毛豆的对面,让它多认认味,可没有要放走的意思。

一直这么吵不是个事,村里的私下都有意见,他们白天要力气活,晚上休息不好,隔天上工也没气,昨几天来了几个旁敲侧击的问这狗咋了,李月秋想都这样了,还不如放了,而且大有哥那边也找到了一家狗已经下崽的,了定金,就等着狗伢差不多断了把狗抱过来。

放了之后没想到过了几天毛豆自己跑回来了。

也不算是跑回来,因为好几个在追它,边追边骂要把它砸死烧狗汤。

李月秋那时正坐在厨房门吃骨汤泡馍,骨是她之前在联厂分到的排骨和骨熬的,排骨被抹了一层薄薄的盐风,都成腊排骨了,至于那带着肥的皮炼成了一小碗莹白的猪油搁在厨房的柜里,家里舍不得吃一直给她留着,李月秋主动把排骨拿来熬汤,用瓦罐小火熬的,熬出的是汤是白色,汤上飘着一层浅浅的油花,骨用筷子轻轻一戳就能分开。

汤喝到一半只听院门啪的一响,毛豆飞扑过来,围着李月秋转了个圈,然后疯狂摇尾,李月秋一怔后看的好笑,把自己吃的骨汤泡馍分了它一半,走到门和那些个打狗的说,这是她家的狗。

那些追着毛豆打的都是村里不怎么着调的小伙们,不帮家里农活种庄稼就喜欢在村里晃,看到李月秋俏生生的和他们说话,一个两个像是想讨李月秋欢心一样,嘴里笑嘻嘻的应着:成,你们家的狗我们不打。

李月秋微笑,然后啪的重重把院子门关上。

自此李月秋去哪,毛豆就跟到哪。

那些个喜欢在李月秋家附近瞎转悠的,也渐渐见不着了,因为只要稍微靠近,院子里的狗就开始吠,跟要扑过来咬似的。

打死野狗没事,但打死有养的狗就是要赔钱的,漂亮的他们看着眼热,但兜里没钱,也不敢在李家外面晃了。

有了毛豆,李老安心了一些,李月秋出门去捞螺他也不跟着了。

前几天去县城的李大有告诉李月秋,最近厂区门来了好几家卖螺,就在她平时卖螺的地方卖,生意瞧着看挺好的,不过有几个看着眼熟得像是村里的,见到李大有的时候一个两个的都心虚假装没看见,他们的螺一勺三分钱,两勺五分,比李月秋卖的便宜。

味道李大有买了尝过,没月秋做的好,不好吃不算泥沙也没怎么弄净,一嘬一的泥沙,简直咯嘣脆,但胜在便宜,买的不算少。

李月秋听了也不急,她只打算再卖两三次螺了,厂区门的位置好,但过不久各个厂长肯定要规整起来,不会让随便去那卖了。

她之前在村里收螺卖给玻璃厂的事,村里几乎都知道,村里也不怎么在乎摆摊卖东西名声不好听,看她赚了钱,有样学样也不稀,让李月秋纠结的是,附近的水田里捞不到螺了,沿着田埂摸,好半天才摸到几个。

螺长的快,伺候庄稼仔细的会专门把田里的螺都捡出来,免得螺祸害稻苗,这活做起来不轻松,眼得好,不然看一会眼睛就要开始花。

以往害庄家的螺现在成了能赚钱的玩意,这些天河里稻田里总能看到几个捞螺的身影,螺长得再快,也不能一两天就蹦出来一堆来,跟不上摸螺的速度。

今天的太阳格外的毒,空气闷,吹风也不凉爽,从家里出来快一个钟,李月秋桶里的螺还没半桶的量,空气闷热不舒服,;李月秋找螺也没往耐心,于是她带着毛豆走的远了些。

村里的小路李月秋不怎么熟,毛豆倒是在村里跑惯了,胡的带着李月秋稀里糊涂走到了一条小河边。

这是已经从水湾村走出来了。

小河的水清澈见底,河水涓涓,太阳一照波光粼粼,底下的石都能一眼瞅到,河边的丛茂盛,长得郁郁葱葱毫无阻碍,看着不像是有经常来的样子。

她把桶放下,去砍了一茬带绿叶的大树枝,树枝上的叶子越多越好,把大树枝扔进河里,放好位置,尽量让河水盖没住树叶,不过不能把树杈放的太,免得河里的水流急,把树枝冲走。

树枝丢河里是下螺用的,等过一会,再把树枝拉起,树叶上会附着很多的螺。

弄好了下螺的树枝,李月秋走回刚刚砍树枝的地方,那一片长着好几颗的刺萢树,远远的看去挂着好多小红浆果,刺萢的枝蔓缠绕着树生长,绿色的叶底挂着橙橘色的果,颗粒饱满晶莹,像是小珊瑚珠攒成可的圆球儿,没挂果的则开着白色或是色的小花。

几只蜜蜂停在花上,因为李月秋的靠近飞了起来,声音嗡嗡嗡的。

刺萢很常见,李月秋小时候住在乡下,最喜欢的就是摘刺萢,田埂边,小河小溪旁到处都会长,刺萢的面皮并不光滑,覆盖着细微毛绒绒的一层,她摘了一颗尝了尝,好甜。

鲜红甘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