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艰难在宋时

关灯
护眼
第455章 点杨姐欲征大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元帝如何妖孽,今观果真是个妖!惜哉大宋啊,三百载国祚为一妖而终。以司马公论,才德全尽谓之圣,才德兼亡谓之愚,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而这妖不是!天朝亡矣…………”

副使感慨着,突然道了句:“今天朝已亡,吾等何不上奏,在国都另立天朝?或效蜀汉、南汉,偏安一面保天朝社稷无虞…………”

正使听后两眼冒光:“此地不可久留,当速归国!”

————强硬的过渡————

冬贵阳道,李庭芝愁眉苦脸的行走在磕磕绊绊道路上,身前是丈量间距、制定计划的道路工程师,身后是崎岖不平留下一串脚印的山地陡路,靠座岩石抖净靴里碎石子,李庭芝想点根烟,可惜烟还在美洲大陆。

李庭芝在贵阳模仿诸葛亮搞得〔收心〕战术初见成效,一手大一手萝卜,消灭不臣的蛮,立下威严;再通过对蛮族土司们分享先进生产技术,带动当地社会发展,促成贵阳蛮群体臣服,大元的统治根基也初步建立了。

别刷什么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大元朝廷的麻烦已经够多了,就别再惹事了。话说回来,倡导改土归流的那些可否想过一个问题,明和清两朝西南改土归流,是为了什么?把土司这种土皇帝灭了?

我没有别的意思,西南这些少数民族,社会结构加地理因素,贵阳道穷山恶水,直辖的收益还不如土司上缴的收益多。

一个很浅显的问题,改土归流,迁汉民来贵阳道扎根,怎么生存?一座又一座大山,福建道尚能出海,移民流球岛或下南洋,贵阳道呢?

话收回来,现在李庭芝的考量是迁移贵阳道治所,既把治所从偏北的遵义迁到中央的矩州,而要搬迁治所,得保证道路问题吧,不能传个旨走半年吧。所以李庭芝打算修一条遵义到矩州的水泥官道,但经亲自勘察,走一遍,工程量、难度都很大。

李庭芝是明白为什么秦汉两朝那么厉害在西南修路都只能修个〔五尺道〕了,山连山,太难了!

周蕊徽呢是脑子不太好,忘记了西南一句谚语——火车没有汽车快。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