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牛吏

关灯
护眼
第194章 193.战时手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杨延寿和冯衍两一个说救,一个意思是不救,两个都有道理。

在粮食有限的况下,必定要有所取舍,作为一个想要逐鹿天下的帝王,要成其霸业,维持军队是不二的选择,也就是说,刘钰必须要保证足够争霸所用的军队,而且要保障他们的用度。有限的资源都用到军队身上,只能任由百姓自生自灭,这是没法子的事

可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其实才是最大的资源,谁控制的多,谁就是最有实力的那一个。一旦恢复生产,更多的当然能带来更多的收益。

何况刘钰是以赈灾起家,靠这个赢得了民心,迅速平定三辅,安定关中,这时候,仁德是他的名片。他的名声已传遍四海,许多百姓远道来投奔这个护百姓的皇帝,到了这时候,仁德也成了他的枷锁,使得他行事不得不有所顾忌,一个处置不当,便可能民心尽失,影响到他的宏图霸业。

这事实在是两难。

这时尚书令郑说话了:“陛下,事远没有那么糟,杜阳、漆县豪强平定之后,申请太学和郡学的增加了许多,捐钱粮以求赐建石阙的也大有在,长安和各郡的官仓都充裕了不少。”

领着户曹,对于仓库中有多少存粮是很清楚的。

“陛下,上党、太原、上郡、右扶风四地,罹兵祸较少,粮畜储量尚可,可紧急调运一些,用于满足长安及附近所需,平抑粮价。各地的粮商和豪强,他们手中都还有粮,只是如今粮食紧缺,他们都捂紧粮袋,不肯抛售。宜用雷霆手段,打击粮商,镇抚豪强,强使他们出售手中的粮食,保障市面上的供应。与此同时,长安及各郡可开官仓放粮救济百姓,仍旧以郑县施粥的模式进行,为免于消耗过大,危及军粮需求,可为各仓设一下限,一旦粮仓储量达到限制,便须停止出售和赈济。陛下,此时之危机不下于战时,臣请以战时管理,君臣一体,上下同心,相信百姓必能知陛下之苦衷,知陛下一片民之心。”

说的都是大饥荒时的常规作,异地调粮,以丰补歉,打击囤积居的粮商,着有粮的豪强大户卖粮,官府直接施粥赈济,这一套组合拳打出,应该会有明显的效果。

只是这也有明显的害处,平时薅豪强的羊毛还是以利诱之,你我愿,现在的方式是牛不喝水强按,直接采取强制措施,当然会受到大户豪强的反对,很可能失去他们的支持。而打击粮商,强售粮,或许能压榨出粮商手中的存货,可想让他们再去收购、经营粮食恐怕就难了,外地的商也会困此望而却步,不敢踏足关中,皇帝陛下免算缗兴商以活跃经济的手段也就白费了。

但是,如果粮荒恶化到一定程度,这一系列组合拳是必须打的,世上本无万全法,只看哪一种伤害最小罢了。

“令粮商售粮,须以何等价格呢?”皇帝问道。

“臣以为可定为如今时价之一成,每石五百钱左右。”郑说的五百钱其实已经不低了,这是个介于寻常年景和荒年之间的价格。

大汉的粮价波动,从盛世到世,可说是冰火两重天。

刘邦初建汉朝时,民生凋蔽,通货膨胀,粮食每石万钱;经过几代的休养生息,汉文帝时已降至每石数十钱;到景帝时更是达到了逆天的低价,每石五钱;等到西汉末年,粮价又开始涨了起来,到了王莽政之时,天灾祸并起,粮食又涨到了每石万钱;但这不是两汉的最高粮价,两汉的粮价记录是董卓创造的,东汉末年,董卓进长安,为了掠夺民间财富,下令铸造小钱,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粮价上涨到每石十万钱,这个价格与同时期的幽州相比就显得格外逆天了,当时刘虞治下的幽州一石粮仅需三十钱。

司马迁货殖列传里的经济学专家计然曾说起粮价,官府应当维持粮食价位在“上不过八十钱,下不过三十钱。”

从这个角度看,每石五百钱其实也是一个相当高的价格了,但是两汉之是一个世,没有粮食吃以致饿死的不计其数,粮食真的比金子还要宝贵,硬着粮商以五百钱一石的价格出售,他们肯定也是不愿意的。

皇帝问道:“现在各地百姓如何,有饿死的吗?”

“回陛下,去年您免了天下田赋,百姓手中多少有些存粮,其余地方还好,只是京兆的新丰、华和左冯翊的高陵缺粮比较严重,听说饿死了。”郑说道。

“京师仓是谁在镇守?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华百姓饿死!”

罗由道:“陛下,京师仓还是当时徐丞相安排了两营将士驻守,大军解散时,京师仓两营没动,如今依然还在那儿。”

刘钰面色沉,说道:“大军都解散了,怎么他们还在?”

罗由回道:“当时也差去过华,想要将两营遣散,两营不愿,宁愿就近择地屯田,后来考虑到还要派兵去接管京师仓,不如暂让两营驻守,后再说,一直迁延到现在。”

“马上派去传旨,京师仓立即开始赈灾,不得使华再有饿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