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牛吏

关灯
护眼
第280章 279.是胡是汉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刘彪率领牧马营出了朔方城,向西疾进。

这是一次高强度的疾行军,过程中不断有士卒掉队。刘彪命令,掉队者自行赶往高阙塞,等待后续张允的队伍,与之一道出塞。

牧马营一一夜疾驰三百余里,第二渡过大河,又行军大半,抵达临河附近。这里距离高阙塞只有二十里,今晚他们可以在塞中过夜了。

大军正在原上奔驰,忽见前方出现一支队伍,看起来只有百十左右,全是骑士,远远的望去,竟是胡装扮。

刘彪一惊,心道:莫非是匈军的斥侯前哨?难道高阙塞也落之手了吗?若是如此,那么作战计划就全被打了。

刘彪正要下令进攻,忽见对面骑士竟全都跳下了马,一手抚胸,向他们致敬。

到了近前,两个首领模样的年轻胡上前道:“对面是哪位将军的军队?我等奉县尉之命去临河,帮助守城。”

原来这两都是归化的匈,属于附近的一个小部族,一个叫高,一个叫聂向汉,应临河县尉之召,率族中青壮前去抗击匈

汉军看着这些匈,不禁哑然失笑,这些一副纯粹的胡模样,却喊着要去击胡,看起来格外违和。

这种况在汉朝很是常见,自从武皇帝打击匈以来,有许多匈或投降、或被俘,都被安置在边郡,经过几代之后,他们已自认为汉,将原本的族当作是敌了。

汉武帝时的休屠王子金磾,归降之后甚得武帝宠幸,竟以其为托孤大臣之一,死后陪葬茂陵。其子孙世代富贵,七世不衰。

霍去病手下有许多匈,他第一次西征大胜,手下有三个校尉封侯,其中两个是匈,还有一个汉,自小在匈长大,算是半个匈。可见当时在汉军中匈应该不少,在校尉这一层的高官中,匈也占据了很大比例。

和聂向汉都是隶出身,因为有勇力受到临河县尉的赏识,让两个从军,去除了他们的隶身份,并为二起了汉名,应该是取自于大汉浞野侯赵,也是影他从前的隶身份。聂向汉更是归化胡的常用名字,取其心向汉朝之意。

因为匈塞,临河县尉征发青壮,固守县城,派二回去召集部族之一道守城。两个召集了九十八名匈青年,正要赶回临河,遇到牧马营,生怕被错杀,便上前来拜见。

除了他们两一副汉朝军的打扮,他们的族全是胡装扮,确实容易引起误会。

刘彪挥手让他们离开,两正要走,赵兴居上前低声道:“校尉,本地熟悉塞内塞外,不如留下他们带路,若是攻打鹿塞,或许能有大用。”

刘彪立即将两叫住,说道:“你们不必去临河了,都随我走吧!若是立了功劳,少不了你们的奖赏。”

大喜过望,立即答应。校尉是朝中的高级军官,临河县尉没法相比,一样是打仗,当然是跟着校尉走更有前途。

道:“我等愿跟随校尉,可临河县尉还在盼着小回去,请校尉容我等去临河送个信,以免县尉空等。”

“此事你们不必管了!”刘彪说着,叫过一个斥侯过来,说道:“你去一趟临河,知会他此事,同时告诉他,我将去高阙塞驻守,皇帝陛下亲率大军,自朔方出征,过几就到了,让他务必谨守城池,莫叫匈得手!”

和聂向汉果然对道路很是熟悉,引领大军,天黑前便到了高阙塞。

高阙塞位于赵长城的最西端,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处,两侧都是山沟,塞城就在两沟之间的台地上。塞城顺着斜坡而建,居高临下,控扼山,果然是个险峻所在。

塞内有一千二百名汉军驻守,都是中部都尉的兵马,由一个姓孙的侯官统领。

孙侯官见了刘彪,态度很是恭谨,刘彪问道:“此处胡可常出没?”

孙侯官道:“每年春季,胡经过严冬之后,储藏的食物消耗殆尽,常来长城附近逡巡,偶有小闯进塞内,因有烽燧把守之故,不敢长期停留,略有所得便即退出。若是匈大军,必定从障塞处出。去年万寇,高阙塞只有数百名士卒,被匈。今年中部都尉便增加了守塞马。每年秋季收获之后,府库充实,胡也喜寇。今年听说是逐王亲自塞,有数万大军,这是近年从未有过之事。刘校尉此行,是奉旨来守塞的吗?”

刘彪脸一沉,说道:“这是军机大事,不是你该问的!”孙侯官便不敢再问。

当晚牧马营将士便在高阙塞歇下,好好地睡了一觉,第二一个个完气足,百倍。刘彪一声令下,大军出塞而去。

孙侯官看着他的背影,说道:“这么年轻便做了校尉,不过倚仗是皇帝近臣,想必没什么真本事。塞外一不小心就会遇到匈兵马,我看他怎么应付!”

刘彪顺着山和长城,一路向西南方向疾驰,他知道,行军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