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的菱角、
红的莲花。盘子里则放着一朵朵
绿的莲房,上浇着金黄的蜂蜜。
“渔父三鲜?”马老夫
一惊。
“正是!”马夫
笑眯眯道,这是小时候听娘说过的一道菜。
当时她兄妹俩与娘亲搬到了铺子后
住,夏季漏雨,便在下面盛个木盆,雨天叮叮当当,肚子饿得咕咕叫。
娘亲便给他们讲故事,说幼时外祖父带她去钓鱼,相熟的渔夫总要做这一道“渔父三鲜”招待他们。
山间鱼
鲜美,菱角清甜,最是滋味相得。
她和哥哥听得直咽
水,哥哥说:“等我们长大了,定要为娘做这一道菜。”
娘亲笑着亲他们一
:“等娘有钱了,便带你们去钓鱼,我们也去吃这道渔父三鲜。”
只不过等他们有钱后,她便嫁到汴京,哥哥又忙于做生意,谁也不记得当初的承诺。
还是问过慈姑,才教会她这道菜如何做。
马老夫
双手微微颤抖,举起调羹,轻轻在汤里搅动,而后放下调羹拿筷子夹起一朵莲房。
这莲房外壳青
,上面还浇着一层金黄色的蜂蜜,散发出淡淡的香甜。
咬一
,先是吃到
绿的莲房皮,清香盈
,全身的燥热消散而去。
再往里,却是触及到鱼
。
原来这莲房被巧妙处理过,挖出了瓤
青蒂,只留孔
,在里
塞了鱼
。从外
看只觉是个莲房,吃起来却知另有乾坤。
马老夫
一吃便能吃到是鳜鱼
。
这鳜鱼
也不知道用什么法子腌渍过,毫无鱼
腥味,反而鲜甜可
,细细品尝能尝出淡淡酒香,还有些微的酱香,味觉立体丰富,简直像解密一样叫
探索个不停。
鱼
被搅打成末,而后又搅拌成泥,充满韧
,弹牙爽
,鱼
的
滑在颊齿之间满
生香,再配合莲房天然的清香,着实雅致。
再尝一
旁边的菱角汤,雪白的小小菱角在淡黄色的汤汁里沉沉浮浮,彷佛还在荷塘里漂浮,吃一
菱角,菱角脆生生,白
,满嘴自然的清香,喝一
清汤,汤底浓稠,散发着淡淡的
汤浓香。
宿醉的
喝这汤正好,既不油腻,又不反胃,马老夫
本来没什么胃
,可清新雅致的配色、清甜可
的滋味居然让她喝了大半碗汤。
莲花花瓣和菱角在汤里飘扬,似乎叫
置身于夏
荷塘,尖尖小荷才露,
色荷花满眼,清水
漾,天光云影皆投
这一方湖面中,天也蓝蓝,云也悠悠,风也懒懒。
爹在和渔父钓鱼,她捞一会菱角,又追一会儿蜻蜓,
倦了便仰面躺在池塘边的青
地上无聊望天。
有时候在夏
的蝉鸣与微风中困顿睡去,再醒来时却总能赶上吃这一桌渔父三鲜。
第49章 蒟酱猪排
爹爹刚捕的鱼被腌制后塞
莲房, 而后
锅蒸熟,鱼
带着莲房的清新,莲房外还抹着蜂蜜。
吃一
余香满
。
再喝一碗菱角汤, 荷花花瓣脆而微甜, 菱角脆爽满
,汤只是普通的
汤。
虽然是普通农家菜肴, 她却总能吃个肚儿饱饱。
只不过后来她便嫁了
,连生了两个孩子, 就再也没有去钓过鱼。后来父母过世、遭遇丈夫背叛, 缩在雨天
屋里时, 确实想过童年美事, 可心里同时想的却是要不结束这一切,就可以见到阿爹与阿娘了。
最后还是那雨夜里的美食回忆叫她生了无限勇气, 不就是山穷水尽么?她是爹爹的
儿,又怎么会轻易认输?
最终咬着牙走了出来闯出一片天地。
如今又有什么惧怕的呢?自己有房有铺,有
儿有孙
, 反倒是那个畜生孤身一
,这么想来又有何惧?
马老夫
本以为自己今后将要孤独终老, 可是如今见
儿的样子, 似是极体谅自己, 多年母
间的间隙在这一刻似乎渐渐弥合起来。
马老夫
一仰脖喝掉
汤:“甚好!”
马夫
在旁嗔怪:“您慢些喝, 呛着了可如何是好?”
“哼!喝汤都能呛着, 你当你老娘是三岁小儿呐!”马老夫
毫不示弱。
母
俩还如往常一般抬杠不休, 可都觉得, 一切都已与往
截然不同。
马夫
吃完饭便叫
给哥哥写了封信。
马老大第二天便来了,他急得气喘吁吁敲门:“团儿!团儿!”
团儿和马老夫
却早被马夫
送到了大相国寺烧香。马老夫
听说大相国寺有免费的斋饭可以吃,都不用马夫
催促第二遍便立刻动身要去, 临行前还想喊上慈姑一起去占寺庙便宜,被马夫
拽住才带着孙
去了相国寺。
马夫
开门,见是哥哥,挑起眉毛一脸鄙夷:“怎的来我家寻
?”
“你
儿写信给我,莫不是那一老一小来你处了么?”
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