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把主角碾成渣(快穿)

关灯
护眼
第76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事业发展期嘛,你也好好努力。”

“好嘞。”陶睿一答应,和她换了一下努力心得。

农村户想要去镇上工作,除非有很强的门路,像他俩这样的,必须名声在外,让领导记住才行。

所以陶睿每回去镇上都穿得净净的,见了公社那些事就主动打招呼,开拖拉机空闲的时候和他们天南海北的聊,偶尔提家里的事。不聊天时便拿出书本来看,还在上面写写画画。

慢慢的,公社和其他大队的都知道有个英俊的拖拉机手,开拖拉机开得特别好,修拖拉机也特别利索,求他帮忙答应得很痛快,态度一点不傲,反而很乐于助

他脑子灵活,看见别有困难总能帮着出好主意。有时候公社的事遇到难题,他都能帮上忙,事后还一点不求回报,最重要的是他热学习,虽然离开了学校,没能读大学,但他还是坚持自己多读书,复习课本上的知识。

听说他的妻子和他一样热学习,在大队里当上了记分员,还很擅长调解家庭纠纷,从陶睿中流传出去的案例就有七八个。这个妻子还是从重男轻家庭里出来的,以前没少被欺负,幸亏从未放弃过自己。

这时候没什么娱乐,大家凑在一块儿都是说说新鲜的事,传传别的八卦,这么一对有意思的夫妻,大家不知不觉就会提到。

差不多半年的时间,陶睿在大队里已经很有话语权,有两次大队长去镇上开会还是带他一起去的,不少猜测大队长是要培养陶睿当下一任大队长。

而梁玉馨已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大队里建立了威信,别看她年轻,村里对有文化、有本事能帮忙解决问题的就是很尊敬的,尤其她说话一套一套的,啥新时代、主席语录张嘴就来,大家听得一愣一愣的竟然感觉她很厉害。

他们夫妻俩有本事的事早就传遍了十里八乡,一点不夸张,因为这年代就是喜欢树立榜样宣传优秀才。镇上开会点名表扬了,他们回大队里开会自然会提到,传来传去的,就这么名声在外了。

于是在公社里需要实事的时候,就点名把他们夫妻要过去了。陶睿和梁玉馨接一下工作就准备要去镇上上班了。

这会儿正要到国庆节,大队的社员都比较高兴,看见陶睿和梁玉馨从家里出来,还主动同他们说笑,“最后一天在大队上工了吧?你俩可真有本事,能一起进城啦。”

笑笑,梁玉馨说:“也是凑巧我们俩学习,正好镇上用得着,不然有啥好机会也不到我们。”

“是,是,看来读书真有用。”大家点点,心里都琢磨开了。从前不重视读书,看来就是错的,没见这两子越来越有气质了吗?看着都不像农村了,这都是读书读的。

走到田间就分开了,陶睿要最后开一回拖拉机去镇上接知青,梁玉馨要和大家核对一下工分,接给宋灵芝,两各自去忙了。

刚开始传出让宋灵芝当记分员的消息时,不少提出了异议,总不能啥好事都落到陶睿家吧?宋灵芝也不怵,让大队长喊上大伙儿,当着大伙儿的面算了好多算术题,把工分加减乘除地算起来更是算得飞快,还让大伙儿话记录一段字。

宋灵芝快五十了不假,但她会读书写字,算术还比别快,村里不服的几个家没一个比得过她的。这还有啥说的?宋灵芝凭真本事拿下了记分员的活儿。

大家这才知道,原来陶睿不光自己和媳学习,还叫爹娘跟着学呢。要不是只有一个岗位需要,陶贵也可以来展示一把的。

这样因为这次,大家才亲眼见证了知识的力量。直接就能少活儿多拿工分呢。

这边梁玉馨和宋灵芝接工作很顺利,陶睿也开拖拉机接到了新下乡的几个

有六个知青,还有四个进牛棚接受改造的

六个知青是四男二,其中两个看着家境比较好,有点傲气,见了陶睿还皱眉问怎么不是大队长来接。陶睿都没搭理他们。总有这种认不清现实的,当知青还以为来当少爷呢,到了乡下不出三天就能被现实毒打。

四个进牛棚的都有点病弱的意思,是从其他农场转移过来的,有一对老夫妻,五十多岁了,是京市有名的教授,还有一对祖孙,爷爷六十岁,病着一直咳嗽,身份没说,只知道当过兵,孙子才十岁,已经学会坚毅,用瘦小的身躯照顾爷爷。

这么多一趟拉回去肯定很挤,陶睿直接让四个牛棚的先上,“车上有个被子,你们坐好了盖上点,挡风。”

傲气的那一男一立马不了,男知青抗议,“怎么让他们先上?车上这么挤,该让他们走回去。”

知青也道:“就是,他们都是思想有问题、身份有问题的,同志,你怎么这么糊涂?”

十岁的小孩低攥紧了拳,很怕真的让他们走回去,爷爷病了,不能走那么多路的。

陶睿扫了知青一眼,“尊老幼没听过?照顾病没听过?我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