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厂观察笔记

关灯
护眼
东厂观察笔记 第4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他们是平等的。

算了。

她最终决定不要这个一手资料,站起来拍掉发上的雪沫子,但仍然有点不甘心,回又朝布满黑苔的墙壁看了一眼。

算了。

她又把这两个字默念了一遍。

等他好一点了再说吧,反正这一趴……也不是很重要。

第5章 伤鹤芙蓉(四)

杨伦站在马栓边,接过水壶仰喝水。

李善从雪道上赶来,招呼杨伦道:“杨大,您来了海子里也不跟我这儿招呼一声。我这…”

他上了年纪,边跑边说又着急,话没说完就在半道上呛了满肺的雪风,踉跄地咳起来。

杨伦把水壶甩给家仆,朝李善迎上几步,“李公公本不必特意过来,你们给陛下当差,我的事不能烦你们管顾。”

他说话自慎,也得体。

李善得了尊重,心里也有了些底,一边缓气,一边打量眼前这个青年。

他与邓瑛同年考中进士,既是同门也是朋友,虽然一个了六科,一个在工部实,仕途并不相似,但还是经常被京城里的拿来做比较。

杨伦时年二十八岁,比邓瑛年长四岁,身量也比邓瑛要略高一些,眉目俊,廓利落,今穿的是一身藏青色的袍衫便服,玄色绦带束腰,绦带下悬着一块青玉葵花佩,站在寒雪地里,仪容端正,身姿挺拔,把坡上劳作的阉们衬得越发佝肩耸背。

杨家一直自诩官场清流派,崇玉,尚文。但其实上面一辈的几乎都是循吏(1),没什么太大的建树,但倒也都混得不差,杨老太爷已经年老致仕,在浙江一处山观里清修,过去曾官拜大学士,过上一朝的内阁。年轻的一代却不是很争气,除了杨伦以科举仕之外,就剩下一个年方十四岁的少年,名唤杨箐的还在学里,其余的都是纨绔,混在老家浙江做些丝绸棉布的生意。

不过,杨氏这一族向来出美,不论男,大多相貌出众,杨伦杨箐如此,杨家的两个儿,杨姁和杨婉更是京城世家争相求娶的对象。杨姁四年前宫,生下皇子后封了宁妃。杨婉则许配给了北镇抚使张洛。原本是要在去年年底完婚,但年底出了邓颐的大案,北镇抚司的诏狱中塞满了,张洛混在血腥堆里半刻都抽不出身,邓案了结后,他又领钦命去了南方,婚事只能暂时搁置。

此时令唏嘘的是,自从杨婉在灵谷寺失踪以后,张家先是着急,托四处去找。

找了几天没找到,却像没定这门亲事一样,对杨婉闭不提了。

半个月过去,连杨家都有些泄气,只有杨伦不肯放弃。

平时要处理部里的公务,又要在灵谷寺周围四处搜寻,半月折腾下来,比之前瘦了好大一圈。

“杨大还是保重身子啊。”

杨伦没回应李善的话,直道:“我今只为找我小妹。昨听一个海户说,半个月前,好像有几个坠南坡,所以我过来看看。等太阳落山就要出去,李掌印忙自己的事去吧。”

李善忙道:“我这儿就是专门来回大这件事的。”

说完从袖子里掏出一块芙蓉玉坠:“今儿底下在仓房外捡的,大看看,是您家的物件不是。”

杨伦一眼认出了那块玉坠,正是去年他去洛阳带回来的玉料所造。

忙接过往掌中一握,“我妹妹在哪里?”

“杨大稍安勿躁,海子里已经在找了,但暂时还没有找到。我……”

李善心下犹豫,拿捏了一阵言辞,又顶起心气儿才敢问道:“冒昧问大一句,大与邓瑛是故,那大的妹妹认识……”

“吾妹自幼养在吾母身边,怎么可能认识邓瑛!”

杨伦不知道为什么李善突然要让杨婉牵扯邓瑛,想起北镇抚司才封了那个为邓瑛鸣不平的京内书院,就敏感起来,径直拿话压李善,“我自己也就罢了,我妹妹是子,怎能被攀扯,李公公不可信雌黄,你们海子里年初事多,已然很不太平,你此时若要再……。”

“是,知道。”

李善躬身打断他,也不敢再提他在仓房里查问到,杨婉几次三番去看邓瑛的事。

“大,我们做婢的,看到这玉坠子也急啊,怕张洛大回京,知道是我们瞎了眼没认出杨姑娘,让她在我们这儿遭了这些天罪,要带着锦衣卫的那些爷爷,来剥我们身上的皮。这会儿,下面已经翻腾起来了,杨大不妨再等迟些,不定今晚就寻到了。”

杨伦听完这一句话,这才看明白他的本意。

但李善将才那话,再想起来又细思极恐。

“你……刚才为什么问到邓瑛。”

李善不敢看杨伦。

杨伦放平语调道:“我刚才说话过急,李公公不要介意。”

李善叹了气,仍盯着自己的脚尖儿,“哎,也不知道是不是海子的这些弱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