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升官手札

关灯
护眼
【68】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遂连忙给他哥使眼色。

谢行孝也觉得他娘这样说对小孩子成长不利,便蹲下身将两个儿子拎到跟前好好的教导了一通,告诫他们读书是比庄稼汉强,但做不可贪财,除非凭本事赚正经银。

两个小孩子似懂非懂的点,王氏也意识到自己的疏忽,从此以后不再当着孙子面漏财瞎教育。

家里有了存银,王氏也舍得花钱去菜集上买一堆新鲜食材,经她的手艺后,一顿丰盛的年夜晚饭呈现在桌。

上回谢行俭还怪县学食馆有牛吃,今个看到他娘端着一大碗牛筒子骨汤上来,倒也见怪不怪了。

原来离雁平县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镇,那里家家户户都饲养牛,牛不似黄牛,朝廷是允许宰杀牛的,只不过牛角等珍贵器官仍是需上报朝廷,不得私自敛收。

王氏端上浓香的牛骨汤时,一桌子的男都立起了身子,一双双眼睛无不肆意的流露出垂涎的光芒。

倒了一大碗牛骨汤,喝下去后,冰冷的胃顿时被一暖热的汤水浇灌,心舒服至极。

今晚做的菜多,为防止有些菜还没吃就冷了凝固,谢长义翻出家里做的火桶,将王氏做好的菜一碗碗叠放在火桶里温着。

眼下谢行孝出去点着竹,噼里啪啦的炸响声中,谢家将火桶里暖着的菜肴一碟碟端上桌。

四方的桌子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比之往年都要丰盛。

屋外的雪越下越大,很快就白了一地,过低的温度使得谢行俭拿在手中的酒水都显得寒意渗

今个是过小年,他可以沾点酒,喜庆一下。

他端起酒杯朝他爹娘以及哥嫂敬了一回,又说了一些吉祥的话语,这才坐下开始吃菜。

王氏学着城里买了个小锅架在火炉上烧,红黄的炭火苗燃着小锅子咕噜咕噜直叫。

“娘,再烫些菠菜——”

谢行俭最吃的就是这些应季的绿色时蔬,眼瞅着一篮子的蔬菜都被大家吃光了,他笑着忙喊他娘。

搬到新宅子后,王氏闲不下来,便在后院拐角处开了一块地,撒了一些冬季的蔬菜种子,如今刚好长出叶子,洗净直接放小锅一唰,吃起来鲜

王氏将厨房剩下的牛丸子以及清洗净的蔬菜全拿了过来汆烫。

腊味合蒸、剁椒翅、萝卜炖牛腩、溜肥肠、春笋烩小……

难得一家过个好年,但凡城里家有的,王氏都照搬了过来。

谢长义看了眼身边围绕着的家,心中感慨万千,端起碗啜了牛骨汤。

虽然贵了些,但拿来炖汤真的很不错。

除了牛骨汤,王氏还小火煨了一锅汤,熬烂后捞出来撕成条状,拌上酸辣椒又是一碗菜。

剩下的汤熬得浓稠,上飘着一层黄黄的油花,谢行俭觉得光喝汤实在费,且油腻的很。

便夹起一把生红苕丝放进鼎沸的小锅里煮开,然后放到面前的汤碗里浸泡,吸溜一,嚼劲中掺杂着汤的浓郁,超级好吃。

小孩子喜欢边吃边玩,只见祥哥儿掰碎一块馒丢进汤里,待泡软后将筷子放进去使劲搅拌,一碗‘面糊汤汤’就问世了。

两个小的牙不好,连汤带着馒屑一起吞吃腹,小孩子觉得这样吃起来又好玩又有乐趣。

只谢行俭吃不惯被水浸透的馒,哪怕是汤都不行。

冷嗖嗖的冬天,一家围坐一桌,吃着热气腾腾的团圆饭,美的不能再美。

小锅子烧的贼旺,锅底铺着的白萝卜早已被焖的熟烂软和,上面淋满热油,咬一,萝卜片里的汤水溢满腔。

略微烫嘴,谢行俭忍不住张开嘴,舌不停的翻转,嘶溜着吐出热气。

年夜鱼照常不能动筷子,要等到正月初一才可以吃,冬节时令,荤菜留半个月不会坏。

一餐小年夜饭吃了好久,好在桌上有小火炉,这才没让菜冷下来。

暖和和的吃饱喝足,撤去桌上的残羹后,谢行俭搬出笔墨砚台,在桌子上摊开新买的一打红字,开始替家里写年对子。

雁平县的习俗是吃过小年夜饭再贴春联,谢行俭应他爹的要求,给家里大大小小的门都写了一副对联。

铺子里的对联尤为重要,预示着来年生意红火兴隆,一般开铺子的家这时候都会花几个大钱请读书写些好话,毕竟这关乎着来年的生计。

谢长义裁剪的红纸就属铺子的门联最大,谢行俭想了想,提笔写了一副应景的对子。

这两年他的字长进不少,比之去年又好上三分,执笔一提一落,白纸上出现的字笔酣墨饱、如走龙蛇,横钩竖撇之间,尽显灵动流溢。

一副对联词再好,若字迹不堪,就显得不完美了,但谢行俭两样都占,待他写完晾,饶是谢长义不读书的,看了都夸赞不停。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