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升官手札

关灯
护眼
【92】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那些书读得好的

像谢行俭这类的学子,在他们眼里,就只是会读书的书呆子罢了,出去了也没什么大作为。

谢令的话一出,包括连嘉树都哈哈大笑,谢行俭再怎么不想找麻烦,可听到他们当着他的面说着一些似有若无的嘲讽话语,他起得不由放慢脚步。

正当他准备出言刺一刺三时,他猛然想起来京城前,魏氏兄弟以及其他同窗对他的谆谆劝阻。

再加上淮安城向景问他能否在这风云诡谲的国子监成功肄业?他回答他能,向景说那就要学会忍。

忍字上一把刀,只有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才能遇事不招致灾祸。

他现在还没能力和他们杠,暂且由着他们笑去吧,等后……

谢行俭想通过,身心顿时轻松,脚下的步伐紧跟着加快,不消一会儿,就消失在三的视线中。

谢令狐疑道,“莫不是我猜错了,他不是今年举荐过来的学子?”

连嘉树无所谓的道,“管他是不是,反正后还是要见面的,到时候问问他不就行了。”

谢令点点,三一齐往里走去。

进了大门后,拐过几面长亭走廊,谢行俭轻而易举的就找到了国子监优监生的报名通道。

像谢行俭这样被郡守举荐上来的学子,朝廷都是根据秀才数量、地方学风是否浓郁来分配名额的。

谢行俭与一帮秀才们排队等候时,从大家的闲聊中得知,几乎各地的举荐名额都只有一到两个,唯独钟灵毓秀的江南府数竟高达四,可把谢行俭吓了一跳。

听说这四中,有两是江南府的院试案首,剩下的两,都是一甲第二。

所有说,江南府这回举荐的分别是上两届的尖子生。

魏席坤曾经跟他说过,魏席坤游学认识的江南学子连一甲都没够上,却各个博学多闻、满腹经纶。

谢行俭不敢想象江南府中等书生就如此厉害,那么眼前的四位一甲学子又是何等的卓越。

色高傲,不过他们有高傲的资本,虽说话时下昂着,但只要有上前请教,四还是会开解释。

有才气的都会多多少少有些清高的脾,谢行俭能理解四的做法,他要是才学也能达到江南府一甲的水平,他觉得他的心境也会和现在不同,最起码会不由自主的将自己与这些地方秀才们划开界限,毕竟学问有悬殊,你说的知识点,有些未必能听懂。

照目前来看,江南府的四比谢行俭想象中要好相处很多,不过,他觉得他这辈子都学不会周围学子那样低声下气的去请教江南四子。

他能理解“三行必有我师焉”的大道理,他也能理解求学若渴的急迫感,但能与他亦师亦友相伴行走的,得他认可这的学问,而这也愿意倾囊相授。

他觉得他和古代的读书还是有差别存在的,不耻下问是个好习惯,但他做不到跟风追捧。

地方学子们围着江南四子问个不停,大部分都是在讨论无关紧要的琐事,只有少些呆呆脑的书生红着脸请江南四子帮忙看看他们的文章。

江南四子倒也接过了书生手中的文章,扫了一眼就甩开了,直言文章不堪卒读,聱牙诘曲。

书生脸更红了,慌忙去捡地上散落的纸张。

然而今风大的很,地上又堆满了雪,白纸一落地,立马就被雪水沾湿。

再加上其他学子有意无意的脚踩上去,溅得到处都是雪水淤泥,白纸一下子都被染上了污秽,上面的文字霎时模糊不清。

书生急得在原地打转,捧着湿淋淋的文章瘫坐在地上抹眼泪。

而那些,似乎像没长眼睛一样,依旧围着江南四子说说笑笑。

书生又气又恨,然而他更心疼、更气愤的是他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章就这样被别毁于一旦。

谢行俭站在外边叹了气,最终还是抬腿走向呆书生这边,蹲下身将地上的纸张甩了甩雪水,瞧着还能认出字迹的,他都捡了起来递给书生。

书生诧异的接过谢行俭递过来的纸张,受宠若惊中都忘了跟谢行俭道谢,直到谢行俭起身后,书生才想起来。

“多谢兄台!”

书生抹泪花,强撑着笑容对着谢行俭拱手,见谢行俭微笑回应,书生壮着胆子又问上一句:“兄台也是今年举荐上来的秀才么,不知是出自何处?”

谢行俭展开眉宇,拱手道,“南边平阳郡,免贵姓谢,还未有表字,你唤我行俭便可。”

书生忙喊了声“行俭兄”,接着介绍起自己,“在下姓钟,暂且也没有表字,行俭兄喊我木鸿便是,我同是来自南边,登州府,不知行俭兄可耳闻过?”

“登州?”谢行俭略沉思,转而连连点,“有印象有印象,去年平阳郡出了一场地动,朝廷钦天监说震源是起于四百里开外的登州。”

钟木鸿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