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后面,老太太的声音里都带了颤。
“店里没事,我妈也没事,是我哥,我小奕哥……”
“我哥怎么了?!”宁欣顿时急了!
她哥现在正在外面跑车呢,要是有点什么事……宁欣不敢想,只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
“不是我小奕哥,是,哎呀,是我小奕哥的儿子找回来了!”
“啥?!”宁欣和老太太同时震惊的问道。
老太太甚至快速的抓住了旁边的石桌,以便稳住身体。
“小静你到底在说什么?我哥哪儿来的小孩儿,他还没结婚!”
“是,是我小奕哥以前那个媳
给生的……”
陈静说着,又望向老太太:“姥姥,就那个跟我哥结婚没几天又离婚的那个
的。”
“放
!她哪儿有孩子!她来了?在哪儿呢,走,走,带我去看看那个
孙!我到现在还没有见过她,我一直想见见那个贱
到底长的什么样,有没有脸!”
……
陈静还在和宁老太说着话,宁欣的脑子里却像是过电影一般的飞快掠过了很多画面。
她这个身体就是这样,之前的记忆几乎没有,就算是有一点也仿佛是被尘封住了。只有被某件事触发,她才会回想起来一些。
而陈静和宁老太的话,就成了今天触发她记忆的一个钮。
在记忆里,大概四年前宁奕回过一次家,回来的时候还带来了一个和他一起下乡的
知青。
那时候他们已经结了婚,是回来探亲的。
在宁欣的记忆里,宁奕和那个
结婚并非完全是因为感
,更多的可能是一种无奈。
他们
队的那个地方很艰苦,知青点的房子非常差。基本上除了有个屋顶,和住在露天野地也没什么区别。
那时候,别的地方可能排斥知青,但他们去的那个村子实在是太穷了,不仅穷还非常缺乏劳动力。
为了留住这些
,他们村子里自己出了个政策,就是如果知青们同意在当地结婚,
他们村的户籍,那么就可以给分一间小屋子。
虽然那屋子也是土胚房,但至少能遮风避雨。
为了这个屋子,好多知青都在当地结了婚,一小部分
选择了嫁给当地
或者娶了村里的姑娘。但更多的是知青之间内部自行消化解决了。
除了像许绍年这种年龄特别小的,其他的
差不多都两两的分了对儿。
宁奕这个妻子就是这么娶的,他们虽然同在一个城市,但
队之前根本不认识。
可那种
况下,能来自一个地方,是老乡就是非常般配的了,所以在那个
主动找到他,提出要跟他结婚的请求之后,宁奕也就答应了。
不管怎么说,儿子结婚了,而且娶的妻子还是本地
,两个
也算是有共同语言,对于宁父来说都是老怀甚慰的事
。
那时候虽然不能大半,宁父还是准备了好多喜糖,在街坊邻居,还有工友,亲戚间全都分了一个遍。
还备了一大桌子好菜招待了
方一家子。
不仅如此,还在
方家
离开的时候,给带回去了一份厚厚的礼。
当时两家
相处的很愉快,宁父还在琢磨怎么想办法把儿子,儿媳
给弄回来。
他甚至动了提前退休的念
。
第52章
因为村里忙, 小两
并没有在家里多待。甚至连回村子里让
见见孙媳
的时间都没有,他们就急匆匆的赶了回去。
为此宁父还专门回了一趟家,和亲娘解释了一下, 说等他们再次回来的时候,让两个
去给老
磕
。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他们两个
第一次一起回来,也是最后一次。
他们回来的时候是冬天,没有在家过年就急匆匆的赶了回去。
可回去没有两个月, 那
知青吕艳就接到了家里的加急电报, 告诉她“母病危,速归。”
吕艳肯定第一时间要回家。
但那时候正好是春耕最忙的时候, 村子里本来就缺
,她要请假领导上肯定不愿意批。
是宁奕拿了父亲给准备的好烟好酒找了村领导, 然后又承诺自己会把妻子的活儿全给
了,村里才批了吕艳的探亲假。
这种
况下, 宁奕肯定不可能陪吕艳一起回家, 所以就她一个
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可谁成想, 吕艳这一走就再也没了音讯。村里批的十五天假过完了她也没有回来。
后来,连春耕都结束了, 她还是没有一点消息,宁奕写回去的几封信, 打的两个电报都仿佛石
大海,没有了下文。
那时候的宁奕是真的急了,他都有心要请假回家去看一看了,然后吕艳在没跟任何
通知的
况下, 自己回了村子。
一到家, 她就给宁奕跪了下来, 然后递上去了离婚申请,说她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