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 连续下过两场雨后, 秋天就悄然过去了。
好象是一夜之间, 冬天就来了。这天晨起,柳玉琴打了个寒战, 连忙又去换了件厚袄子,还把两个弟弟的厚袄子也都找了出来。
气温象是一下子就降了好几度,轻薄的小袄完全不能抵挡寒风了。
煮了香
的
菜粥,柳玉琴才去叫两个弟弟起床。今天柳玉琴打算在家里给
和鹅布置一下过冬的地方。
舍和鹅舍都需要整理一下, 弄得暖和一些才行。还不了解这里的冬天气温是多高,柳玉琴生怕冬天太冷,家禽都冻死了。
柳家平常有什么事
,基本都是瞎公在负责, 但是吴大有明显比瞎公更加会
这些活儿,柳玉琴就让两个弟弟去叫吴大有过来,帮着把
舍弄弄。
吴大有很快就来了,还挑着一担子
,问:“大姑娘,是要弄暖和些吗?要不要重新盖盖。”
“弄暖和些就行了。”柳玉琴答,现在重盖
舍鹅舍也有些来不及了。再说了,他们家的
舍也不是很
旧, 而且她平时也把
舍打扫得非常
净, 根本就不需要重新盖。
吴大有就帮她把整个
舍的顶都掀了, 重新盖了一遍, 这个活儿也不需要花多长时间, 他根本就不需柳玉琴打下手,很快就办妥当了。新盖了屋顶,屋子里立马暖和了许多,柳玉琴满意地说:“吴叔果然是个好把式。”
“嗨,都是一向
惯了的。”吴大有憨笑道。他对这个主家又是敬佩又是怜惜,接着又帮她把该整理的地方都整理了一遍,还说:“你这边的柴
够不够啊,不够我明儿再给你挑几担树枝过来。”
“差不多了,你顾着你们自己家就行了。”柳玉琴笑道。
豆杆和高粱杆,他家多的是,再加上她平时也会收积一些枯枝叶和落叶什么的,家里的柴
准备得多着呢。反倒是吴家需要的柴
还基本都是靠他们自己准备呢。好在四处是荒坡,打柴
及方便。吴家
又勤快,搬过去没几天,就已经准备了不少柴
。
吴大有回去时,柳玉琴又拿了一坛子剁辣椒和一坛子酱黄瓜给他:“这个你拿回去。是我自己做的。”
“哎呀,真是多谢大姑娘了,我娘还正在说要弄些酱菜呢。”吴大有道了谢,高兴地回家去了。
剁辣椒这种腌制品,柳玉琴弄的比较多,乡户
家
味又重,是不可缺少的一道既当菜又当调料品的酱。酱黄瓜她弄的也多,平时隔几天就弄一点,不知不觉间就存了好多。这两天她清理了一下,又各样找了一坛子出来,正好给吴家
吃。吴家
自然不可能连腌菜辣椒酱什么的都带过来了,还正在发愁冬天连个咸菜都没有,看到这些高兴得不行。
“这算什么。明年,你们也不用我帮着做这些了。”柳玉琴笑道。她看得出来,赵
厨艺也不错。赵
的厨艺比哑婆强,所以她分给哑婆家的这些腌制品更多。
虽然哑婆
不能言,但赵
也不知道怎的居然和哑婆关系搞得很好了,两
时不时地比划几下,她居然发现了,原来是赵
在教哑婆怎样腌咸菜。柳玉琴对赵
的感观也很好。她原以为象赵
这种贫苦老
,脾气
子不会多好,没想到赵
却是个
子乐观的开朗老太太。
而且赵
还不象村里的那些老
一样邋遢,灰白的
发每天都梳得一丝不苟,衣服虽然有补丁,却也洗得
净净,甚至赵成和吴小满两个孩子也被她打扮得很清爽,不象村里的孩子那样拖着鼻涕,手也洗得
净净。
这样,柳玉琴才敢让柳吉柳祥和吴小满一起玩。卫生习惯不好的孩子,柳玉琴不喜欢。太脏的
,她也不喜欢。柳玉琴虽然没有洁癖,却很讲
净。这也是陈三和叶子他们愿意来柳家吃饭的很重要原因。不然,象村里那些农户家,臭轰轰地,就算做出来的东西再好吃,他们也吃不下。
天气一冷,叶子就不敢随便
跑了,在家里老老实实地呆着,陈三却呆不住,陪了他几天,就想到柳家来玩了。
叶子好笑地说:“你就这么
上柳家,柳姑娘只怕都怕了你。动不动就上
家去蹭饭。”
“哎这个地方,也就柳家能去去,不然就得整天呆在半山山庄,岂不是闷死我了。”陈三说。今年他是一定要陪着叶子在半山山庄过大年的。可是半山山庄确实没什么热闹可凑,他又是个
玩乐的
子,自然赖不住。
“不然,你趁现在天气还好,回京城去吧。过大年的,你不回去也不象话。你这里也没什么事非得你做不可。”叶子又旧话重提,劝陈三回陈家去过年。这种话他已经说过好几次了。
“哎,我早和我祖父说好了,今年过年不回家的。”陈三不以为然地说。
这事当然是陈祖父答应了的,但是他自己也未必没有躲清闲的心态。陈家是大家族,过年各项讲究,繁琐之极,
又众多,光是亲族的长辈就不少,小辈们都得一一去拜年,陈三是很不耐烦。再加上他子侄辈的
也不少,还得受别
的拜年,送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