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民约。然后需要参加简单的基本能力和心理测试,通过了才能进。他们需要在里面完成各种课程的学习,并考试合格,之后还要去实习。实习也通过了,还需要各方
员对其道德和态度进行考评,这项也通过了,才可以正式上任。
清水县现在
还是太少了,有些事
过分简略,有些事
则非常繁琐。不过没有任何制度是能一以贯之的,更不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宣宁只是就目前的
况做了个简单的划分,以后随着发展和变化还会慢慢调整。
为了以防万一,她还给管事们做了个证明身份的小卡片,上面写着姓名
别职务任职
期,五年一换,防止他
冒认身份,造成损失。
命令下发的第二天,管事们按照新任命,去往自己新的工作地点。宣宁之前就留了一块区域,一直空着,现在则变成了大家的办公地点。
不得不说,这么一来,看起来正规了很多,管事们官吏的意味也浓了很多。尽管制服都是一样的,并没有特意区分上下级,但依然挡不住有些
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上任第一天就有
狂妄自大忘乎所以,
还没坐热,刚到手的职位就变成了别
的。
等大家过了新鲜劲儿,终于用平常心对待现在的工作。新成立的科研处也差不多把第一台纺织机做出来了。
科研处是之前的学校直接转变过来的,宣宁曾经选了一批聪明
进学校,只教了他们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然后就往学校放了一堆书,让他们自己摸索着来。这次科研处成立,原本的学校被取代,他们都成了里面的研究员。
虽然名字变了,但是他们的工作内容一直没变。他们平时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种书籍,像海绵一样,努力吸收其中的知识。尤其努力地去研究大家急需的东西。
他们在春天做出了水车,改良了一些农具,利用书本上的知识制作了各种肥料,教导大家按照时节和植物的需要使用。
孙远的商队曾在第一次出门做生意的时候,特意购买了一些蚕种带回来,春蚕早已结茧,研究员们也在翻阅各种书籍,试图找出效率更高的纺织方式。
然后他们就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纺织机,从简单到复杂,效率越来越高,已经是一个纺织机升级换代的完整过程。
科研处众
再一次感叹这些书籍的博大
,并第一万次感谢把这些知识写在书上、愿意把知识分享给大家的
,再一次猜测能写出这些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瑰丽的国度——很多涉及发明涉及到图纸,挨个画下来是不可能的。而且宣宁一开始是把书撕去封皮拿出来,找几个可行的
翻译,后来发现这种做法效率太低,也很少用了。
她把汉字教给了科研处的
,然后把买过的书挑了一部分拿出来,撕去容易引起误会的几页,再简单翻一翻,把里面涉及到时间等敏感信息的地方涂黑,
给他们自己研究。
尽管刚接触到这些知识的时候,众
已经被震撼过一次了。随着宣宁拿出来的书越来越多,他们心里的惊讶也就越来越多,
绪积累到已经有些麻木,索
只争分夺秒地做自己的事。
当然,宣宁什么也不说,只是挑选出书籍,然后放在书架上任由他们翻阅。书本里又描述了很多很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明显是一个比他们先进许多的国家在回忆过去的发展历程,众
难免做出了这样那样的猜测。
各式各样的猜测一个比一个离谱,宣宁对此淡然处之。如果让她自己去学,等她学会了,然后再一个一个来实现,那直到她垂垂老矣,这片土地能得到的发展也很有限。所以必须要给这些聪明的
足够的知识,让他们去学习,去创造,去模仿,去把书里的东西变成现实。
至于这些
会做出什么猜想……他们都是清水县的未来,每一个都珍贵无比,宣宁看得紧紧的,生怕他们出了什么意外。清水县也完全掌握在她手里,再多的猜测也无法对她造成威胁。
既然如此,大家想怎么猜怎么猜,如果有谁试图验证自己的猜想,宣宁有一万种方法杀
儆猴,让旁观者打消自己过于大胆想法。
言归正传,尽管宣宁的“商队”提供了很多布料,而且那些布料物美价廉,质量很好,
常使用已经足够了,但还有一些对颜色要求较高的使用领域,这就需要清水县的
自己生产布料,自己染色。
麻布已经制作了一些,研究员们也曾研究过怎么染色更鲜亮,着色更牢固。后来发现大家纺织的效率太低,又开始研究怎么制造出更好的纺织机。他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
力,等做出来的时候正好赶上了春蚕结茧,于是又修改了一些细节。这样一来,无论是纺织麻布还是纺织丝绸都有了高效率的工具。
纺织机刚做好的第一天,或许是受宣宁常说的“对照实验”启发,他们兴致勃勃地举办了一场比赛。
他们雇佣了两个速度和熟练程度差不多的
,要用到的材料也都准备好了,一个用时下常用的方法,另一个则用刚做好的纺织机,看两个
谁做的更快。
比赛在中午公开进行,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