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刚出
时还有些别扭,但叫完之后,莫名觉得顺
。
元晋安有些惊讶,看向
儿,用目光询问:关系都这么好了?
元瑾汐一挑眉,微微扬了扬下
,仿佛在说:那可不。
其实,她没想到沈怀瑜会这样称呼她,不过听起来感觉不错,她甚至有种感觉,想回到儿时,对小伙伴们大喊一声:我也是有哥哥的
了,看你们以后谁还敢欺负我。
院子只有一进,进了门就是一个收拾得很
净的空场,一间正房,一间东厢房,西边则是厨房杂物间一类。中间已经摆好了桌椅,上面是茶水、瓜果。
“这处院子原本是买来读书的,当时只顾僻静,没管大小,如今却是多有不便,还望先生见谅。”
元晋安四处打量了一下,心里却是很满意,“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听汐儿说,你之前中了举
,如今一见,果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先生过奖。”
双方分宾主落坐,此时气温正好,微风一吹,门
的榆钱哗哗作响。
元瑾汐这会儿可比在熙和园里放松,抬
望着那沉甸甸的榆钱,不由咽了下
水。
“爹,兄长,你们聊着,我去采点榆钱下来。”说罢就站起身来向外走,走之前还给元晋安使了个眼色。
“哎等等,这树那么高,你怎么够得着,让墨烟找去。”
可元瑾汐没听他的,走出院门,搓了搓手,撩起裙摆掖在腰间,三两下就爬了上去。
沈怀瑜只觉得一个错眼的功夫,就看到
已经稳稳地骑在树杈上了,不由瞪大眼睛,“这,怎么上去的?”
底下的墨烟还在找呢,看见了也是满满的惊讶,“怎么就上去了?”
“你叫墨烟是吧,别愣着了,去找个筐来,这会儿榆钱正是好时候,再过几天就要老了。”
“哎。”墨烟答应一声,一溜烟跑进厨房找筐去了。
沈怀瑜还是不放心,想要去树下接着,却元晋安挡住,“不用管她,这丫
从小就野,我这儿有件东西要给你。”
说罢,从带进来的篮子里,拿了卷画轴出来。
“这幅画是我最近才画的,原迹是当年应你母亲要求画给她的,如今恐怕已经不在了。当怀安发了一场大水,临走时,只来得及带些细软钱财,那画我虽收好,但恐怕已经早泡烂了。”
沈怀瑜小心接过,刚一打开,就见右上题着一首打油诗,刚读上第一句,就不由眼睛就湿润。
“大儿采花奉母,小
伸手唤亲。一手逗囡称乖乖,一手抚顶称宝宝,有
笑问:第三个称何?”
再往下,是一个
子坐在藤椅之上,左边是一个摇车,上面有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孩儿,正张着双手,似要母亲抱;右侧,则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手捧着一支形似茉莉的花朵,正要献给母亲。
看到此沈怀瑜的眼泪再也止不住,这竟然就是他梦境里的内容。
他找啊找啊,找了一朵最漂亮的茉莉花,但一转
,母亲却不见了。
如今,这朵花终于是送到母亲手里。
“因为不知你长什么样子,也因你母亲说你最喜欢摘花送给他,我就用了这个景象,让你背对着画面,只有你母亲能看到你。”
再仔细看画面,果然,画中的
子正温柔地注视着自己的孩子,眉眼中满满地都是慈
的笑意。
叭嗒一声,一颗泪珠就那样滚落下来,滴在画面中男孩儿的脚下。
沈怀瑜赶紧一擦眼泪,将画拿得远了一些,“对不起,失陪一会儿。”然后也不等元晋安回答,就跑进了主屋。
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元晋安知道他需要些时间独处,也就由他去,自己则走出院门,看着像是野小子一样的
儿,骑在树上摘榆钱。一边摘,还一边吃着。
再看楼下的墨烟,怀里的筐已经装满了。
“够啦,再多也吃不了。”
元瑾汐低
看了看,不见沈怀瑜的身影,冲着元晋安努了下嘴,得到肯定的答案后,这才拍了拍手,“你们靠远一些。”
上树容易下树难,虽然滑下来更稳妥,但她还是跳了下来,毕竟滑下来实在不好看,她也是大姑娘了呢。
摘下来的榆钱用水洗
净,先是煮一些小米粥,待米粒开花后就扔进去。
煮粥时她又舀了些玉米面,用榆钱拌了,一部分捏成窝窝的样子,上锅蒸熟;一部分起平底锅,放些菜籽油,两面煎熟。
待到沈怀瑜收拾好心
,放好了画轴走出来时,已经闻到一阵阵清香和饭香。
“兄长来尝尝,我娘说了,榆钱儿、余钱儿,这东西又好吃又有好寓意。”
沈怀瑜却是一愣,心里似有一种明悟。联想到元瑾汐之前说母亲经常坐在榆树下发呆,或许她做榆钱饭,并不是因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而是因为榆瑜同音,做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