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此之外,它还是就重要的运盐通路,怀安附近的盐场和军营就都离泗水河不远。
大军赶到泗水河时,并没有见到
,这并不意外,因为沈怀瑜传讯的主要目的,就是让齐宣带
拦路,然后沿河堵截,防止那批
渡河潜逃,甚至是将货物沉
水中。
虽然那样会损失上百万辆银子,但若真是被抓到了,那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大军到达河岸后齐宣下令修整,同时将
打散,分成十队,每队一百
,分开前进。一旦发现运货之
踪迹,立刻燃放信号。
就这样,大军一路行进,一路搜索,终于在黎明时分,把一个五百余
的队伍,堵在了离江边不远的地方。
“你们是什么
,赶来然我的
马,活腻歪了?”其中一
走出队伍,对着这群
喝骂道。
齐宣微微一笑,迈步上前,“陈霄小将军,别来无恙啊。”
第103章
陈霄一看到齐宣, 可谓仇
相见分外眼红。
他是家中老幺,是陈国公陈景年逾四十岁才有的儿子,从小就是备受瞩目。等到稍稍长大之后, 更是成为京城中最耀眼的少年,不管谁见了,都要夸赞一句年少有为,
后必成栋梁。
他也认为自己真的是天才少年,无
能与他匹敌。
可是, 这一切都在他十一岁时戛然而止。
因为那年秋天, 齐晖登基,齐宣被封为颖王, 风
一时无两。
随后在一次聚会之上,两
见面, 同样是十一岁的少年,同样身世显赫, 又同样是未及弱冠便名动京城, 加之同样的俊美无双, 当时就被在场之
称为京城双壁。
对于一般
来说,能和皇帝的亲弟弟并称为双壁, 可是天大的荣誉,高兴还来不及。可是对于陈霄来说, 却是大大是失望。
甚至是生出一
愤怒。
因为,他本想是借那一次的聚会,向众
表明,他才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天才少年。
然而万没想到, 那一次聚会的主角有且只有齐宣一个, 虽然他被称为双壁之一, 却更像是个配角,
们只在提起齐宣时,顺便提起了他。
这个称号,也在陈霄心里被认为是耻大辱。
从那之后,陈霄便处处与齐宣比较,想尽各种办法要胜过他。
可是,很快他就发现,想要赢过齐宣,并不容易。刚刚到京城的齐宣的确不怎么熟知京城的规矩以及说话办事的方式,就连说出来的官话都带着一
并州的土味。
但他适应得很快,不到一年,无论是待
接物,还是说话的
音都与周围
变得无异。更重要的是,他还成为了书院里有名的才子,无论是诗词文章,还是对一些国家政策的看法,都很有独到之处。
相比起来,陈霄却只能在武艺方面,勉强压他一
。可是,
们会说他是武将世家出身,武艺好本就是天经地义。
而这越发的激发了陈霄想要胜过齐宣的决心。
刚开始,他还只是在一些比较正常的事
上与齐宣较劲,比如功课武艺等等,这些都是正事,大
们也是乐见其成,鼓励他去竞争。
但很快,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比不过,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无论齐宣做了什么,他都想去压上一
,甚至荒谬到了在吃穿用度上也要一较高下的程度。
在一些能够碰面的宴会上,他也是有意无意地展现自己的风采、
脉,拼命说一些齐晖登基之前的事
,让彼时还在并州的齐宣无话可说。
最夸张时,他还炫耀过自己有几个通房丫
,以鄙视齐宣
常起居只用小厮,既不优雅,也不懂风
。
时间久了,就连看热闹的
也激起了好心,关注起两
的比试来。
可是看了一段时间,大家就发现,这场比试根本就是陈霄一个
单方面想要压过齐宣一
,至于齐宣本
,似乎从未在意过这件事。
因为他总是坐在那里,像是有什么重要的事
要去思考,完全不管面前的陈霄如何蹦跶。
这也让陈霄更加不爽,认为齐宣看不起他。
而最让他不能接受的,就是自己如兄如父的大哥陈凌,也开始称赞起齐宣年少有为、胸有城府,还让他多向齐宣学学。
为此陈霄发了狠誓一定要与齐宣分个搞下,争个输赢。
可是,越比他的心就越凉,不满
绪也就越多。
一方面,齐宣的确成长得很快,有些皇帝不方便出面的事,都是齐宣帮忙处理,如果皇帝要推行新政,也是由齐宣打
阵。
比如皇帝要削减宗族待遇,齐宣不仅全力支持,还主动自降俸禄,遣散府里多余的下
。
他还参与过西北平叛,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主帅,实际指挥另有其
,但是当大胜归来后,他还是收获了一众赞誉。
另一方面,陈霄却是在战场上犯了大错误。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