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小蝶一直在拒绝我,但她心里也同样十分
我,这一点我可以确定。我写给她的曲子,她绝对不会改。
整件事的经过,其实是阿良描述给我的,讲完整个故事后,他突然一脸坏笑地说,改曲子的
恰恰就是他。
他钻研作曲着了魔,听过和《黑色星期五》有关的恐怖传说,觉得听到一首乐曲就想自杀这种事非常不可思议,感到十分好,就用阿政写给小蝶的曲子试了试,没想到小蝶听了以后居然真的自杀了。
但阿良强调了一件事,他其实并没有真的杀
,因为小蝶只是阿政分裂出来的一个
格,因此他杀死的只是阿政体内的一重
格而已。
实际上,阿政、小蝶、阿良都是同一个
。
这当然是医生告诉我的,而且整件事并非只是阿政或者阿良的妄想,那首乐曲却有其事,还有那封遗书。
医生找专家鉴定过,遗书上的字体的确和阿政的字体不同。假如医生之前没有和小蝶这重
格沟通过的话,他甚至真的会以为有小蝶这么个
。
小蝶和医生沟通过,知道自己只是阿政分裂出来的一重
格,但阿政那重
格却并不知道小蝶的存在。
至于阿良就更怪了,他知道阿政是
格分裂,也知道小蝶是阿政的另一重
格,然而他却不知道,自己其实也是本体分裂出来的另一重
格。
这个故事当时对我的冲击非常大,让我充分的领略到了什么叫
格分裂。
那段时间,我一度成为了这个故事的超级传播者,几乎逢
就讲。
们对于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都能以冷静的旁观者心态待之,而自己一旦成为了当事
,则完全是不同的心态。
我心中此时的感觉已经不能用凌
来形容了。
我很想问李博学,是不是他搞错了,一切都是他幻想出来的,是错觉。
假如对方如果是别
,我姑且还可有抱有这种幻想,但他偏偏是严谨得有点变态的李博学,感觉就算全世界的
都疯了,他也还会是清醒的。
因此在他面前,我是
格分裂的事
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我只有接受的份儿。
我去看李博学时刚好和他四目相对,本想露出一丝苦笑来显示自己有多苦
,然而他却几乎要把眼睛瞪出来一样。
“你想什么呢?”我问。
李博学用回忆的
吻说道:“我刚才偷偷观察另一个周凉在看你时,感觉他的眼睛里写满了杀意。”
第469章
格觉醒
“你的意思是,我体内的另一个
格想要弄死我?然后取代我?”
李博学表
十分认真,但没有点
,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我的脑子依然很
,仿佛几百架飞机如同蜜蜂一样在我大脑里盘旋。
假如一个
发现自己的存在,其实只是主体
格分裂出来的另一重
格而已,他会怎么做呢?
关于这件事,我还真的
研究过。
盛元老师有一个叫马友的同事,就是专门研究
格分裂这个领域的。
马友当时写了一本书,名叫《如何协调多个我》,里面讲的内容就是关于
格分裂的。
为了写好这本书,马友几乎拜访了全国每一个
格分裂的患者,最终得到了比较客观的研究结论。
书上说,
格分裂患者体内的另一重
格,并不是突然就出现了,一般来说要经历几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叫萌芽期。
这个阶段的患者会时不时的经常发呆。发呆的时候,他对时间是没有认知概念的。
可能他发呆了几分钟,但他只觉得自己愣了几秒钟。也可能他只发呆了几秒钟,却觉得自己走了好几分钟。
而且他回过来后,也对自己发呆期间没有任何记忆。
萌芽期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频繁的做梦。患者会做很多与分裂和膨胀有关的梦。
比如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一个气球不断膨胀,或者类似感觉的梦。
这个期间其实是另一重
格即将苏醒的过程。
马友在书里写,他接触过的
格分裂患者中,萌芽期间做过类似梦的,几乎占了八成。
第二个阶段就是苏醒。这个时期,患者体内的另一重
格偶尔会以独立
格的状态出现,他会有自我看问题的视角。但这重
格不仅出现的时长很短,频率也非常低。
刚刚苏醒的
格和新生儿完全不同,他的认知并不是一片空白,实际的
况恰恰相反。一般来说,患者分裂出来的另一重
格,无论是智力还是认知能力,几乎都要优于主
格。
有些副
格,甚至完全复制了主
格的所有记忆,他等于只是更换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而已。
关于这一点,马友在书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这种状态就好像是在同一个躯体里注
了两个或多个灵魂,这些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