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晚唐浮生

关灯
护眼
晚唐浮生 第1259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重重点了点,道:“无论是朝廷招募的铁匠,还是赵王招募的,都可以贷款、送地,不收利息,十年内还本就行。”

“西域的地又不值钱。”朱三嗤笑了一声,随后就不说话了。

其实,当年这个政策是真的好,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关中铁匠及学徒去关北开铺子。随后,因为长时间的战争,这些铁匠铺子的生意一直都很红。

徒弟变成了老师傅,继续招一大堆徒弟,然后开多家铺子,再把其中几家给徒弟打理。这些徒弟因为有活,同时手艺也练出来了,于是也开始带徒弟,整个军工产能就是这么爬坡爬上去的。

这个政策不知道何时已经废止了。反正朱三迁到河阳后,就没再关心过这个事

他这两年的生意眼可见地下降,因为没那么多仗打了。朝廷纵需要器械,官府自营的铺子产出就够了,无需再向他们额外采买。

这次能接到一批横刀、槊刃、枪的订单,还是靠了老关系。

他年纪大了,这辈子就这样了。撑死了再打十年铁,就不动了,届时估摸着也没什么军械单子会落到他家。

但徒弟们呢?

师傅带徒弟,固然可以打骂、压榨、剥削,但你也要为他们后的生活考虑。

徒弟出师了,你要帮他开办铺子。

徒弟没生意,你要帮他找活

徒弟遇到麻烦,你要帮他想办法解决。

特别是这些徒弟多半都是自家亲戚、同宗,更要为他们的后打算,不能把自己的招牌砸了。

可现在确实困难。

军器打不了,大家一窝蜂地开始接赚较小的农具。但做的多了,农具也越来越没赚。再下去搞什么?

朱三不知道“产能过剩”这种词,但不妨碍他理解这种现象——满眼望去,修武这一片浓烟滚滚,铁匠铺子一家连着一家,炉火曾经彻夜不熄,一件件军器被打制出来,流军中,成为大夏武征战四方的利器。

但时代变哩。

战争红利期结束,高速扩张也是过去式了,整体产能过剩,他徒弟这一代面临着很严重的生计问题。

而冶铁、制铁又是一个地域很强的行业,因为其产品太过沉重,长途运输较为麻烦,不如就近打制。

河阳、洛阳这一片,是没什么办法了。要想有活路,只能向外闯。去那些未充分开发过的地方,去那些技术水平落后的地方,去那些对才如饥似渴的地方。

辽东,这些年不少过去了。

写信回来,意思大概是“傻、钱多、速来”。

其实可以理解,当地一直处于状态,对各种铁制品的需求量极大,而相关才又较为匮乏。当地渤海铁匠一个个富得流油,忙都忙不过来,汉铁匠去了,还有语言优势,自然更加滋润了。

云南,也有些去了,不过褒贬不一。

在昆州,说当地气候宜,生意好做。

则病倒甚至病死了,再无音讯。

这种况就让很迷惑,劝退了不少

再加上对传说中的瘴疠之地恐惧,无形之中,去的又少了一波——他们宁愿遇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敌,也不愿面对未知的风险。

西域,似乎是一个新去处。

不是谈之色变的瘴疠之地,顶多吃沙子罢了,但这是可以忍受的。唯一的顾虑在于安全环境太差,让举棋不定,下不了最后的决心。

“你好好想想吧。”见朱三沉思,周二起身道:“把军器拿来我看看,若合格,这便割了。”

※※※※※※

“亡命山泽,挟藏军器,苟且偷生,自弃何多!”

“许尔陈首,可免死罪,三不首,复罪如初!”

江南的泽山岭之中,武军将士们大声呼喝着。

在他们对面,则是一个山寨,建在地势绝险之处,啸聚了数百名武。此时听到山下呼喊,寨内一阵喧哗鼓噪,且伴随着激烈的争吵声。

骑在马上的柴再用突然叹了气。

名义上他是新朝将官,对面的是贼,但谁又比谁高贵多少呢?都是可怜罢了。

龙虎军的结局已经传到淮南,众说纷纭。

不忿,觉得朝廷在卸磨杀驴,不想养他们了。

唏嘘,觉得这么一支老部队,就这样折腾没了,怪可惜的。

叹息,觉得最后那七千能去辽东当府兵,其实很不错了。前五年还继续拿军赏,五年内总该给他们分地、分部曲了,从今往后当个小地主,免赋税、免徭役,练练武、打打猎,偶尔出征,子还是很潇洒的。

柴再用是武军使,他不得不考虑手下儿郎们的未来——该军原有步骑一万八千,经历了辽东的远戍厮杀之后,又老退了一些,如今还剩一万六千余。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