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晚唐浮生

关灯
护眼
晚唐浮生 第1290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而这个机会却是建立在另外一拨受苦受难的基础上。

斜对面的造物主庙内响起了连绵不绝的哭喊声。

所有都下意识扭过了去,不忍多听、多看。

他们刚才注意到很多士兵、官员的家眷被押了进去,赏赐给了新近投降夏的兵将。有些兵迫不及待,直接就弄了起来。那些富贵家的娘子夫们何曾经历过这等阵仗,不被吓疯了都是好的。

有些的脸上却露出了羡慕之色。

折辱前一刻还高高在上的贵,这种感觉只要做过一次就会上瘾。放在平时,他们只配跪在地上,亲吻贵的靴子——甚至就连这种资格都没有。

但现在呢?你可以一刀斩下他们的颅,甚至折磨后再杀死。然后扯下他们妻的衣服,肆意凌辱。

那白的身子,可比家里满脸皱纹的黄脸婆强多了!

门外路过一队马车,车上装满了尸体。看那年轻的面庞,应该都是经学院的学生吧?

负责拉尸的百姓与这边做饭的百姓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里浓浓的悲哀。

教士、经学生在各处的形象非常好,这是真的。

在最初的时候,造物主信徒只需纳一种负担很轻的税:天课。

非造物主信徒却要纳繁重的税,商税税额也是两倍之多,更别提名目繁多的劳役了,简直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在这样一种况下,教士鼓励教,并且放宽了教限制,令大批百姓成为了造物主信徒。

但官员、迪赫坎们却很不满。他们援引古谚“赋税乃造物主力量之所寄”,规定以前税的还要继续,不管你教。

又或者,将教门槛大大提高,规定只有领受割礼、履行全部教仪并能读出经书一章的新教徒才能免税。

对此,教士们的回应是:土著确已改宗,并开始修建寺庙,所有都变成了大食,不复有征税的对象。

矛盾骤然发,很多教士因为鼓励百姓抗税而被捕。

他们指责哈里发背信弃义,对于很多因为不能免税愤而退教,他们表示理解并且支持,哪怕自己的利益受损。

对于立下功劳的农,教士们也积极奔走,让他们获得自由的身份,以及应得的土地赏赐。

造物主迅速崛起,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他的牧羊并未腐朽,还保持着强大的信念和热忱,让很多身处隶社会的部落底层获得了上升的道路。

宗教学校也不仅仅招收贵族。他们用良好的教育资源,堆积出了一大批出身贫苦家的年轻教士群体,让他们获得了阶层跃升。

对普通拔汗那百姓而言,他们并不排斥造物主,相反造物主的牧羊可以限制愈发肆无忌惮的迪赫坎,虽然事到如今,教士与贵族已经有了一点合流的苗了。

年轻的经学生们被外来的征服者屠杀,大部分都十分惋惜。

没有好报啊!

拉尸体的马车穿过整个市场,走向城外。

扎里的商们欲哭无泪。

河外地区(大食将阿姆河以东的地方称为“河外”)本来就是手工业极其发达的地区,他们制作各类商品,在大呼罗珊省内进行贸易,甚至远销更西边的格达。

征服者十分贪财,几乎将他们见到的所有东西都拉走了。

地毯、铜灯、锡鑞(là)制品、毡斗篷、毛皮、琥珀、蜂蜜、剪刀、针、桌子、沙发(沙发一词本就出自阿拉伯语)、枝形灯架、花瓶、陶瓷、厨具、舍施尔弯刀、剑、弓等等——还有少量突厥隶和斯拉夫隶。

当然,最受那位无上可汗喜的不是刀剑,也不是隶,而是香皂……

※※※※※※

“搜罗所有会制作香皂的工匠,赦免其罪,发往洛阳,转内务府。”城堡之内,邵树德手拿一块香皂,不释手。

昨晚他亲手拿着这块香皂,抱着萨图克的妻子和两个儿,将她们全身上下洗了个遍。

这应该是传统阿勒颇香皂了。

将橄榄油、碱、水一起加热至沸腾,变成粘稠的体肥皂。然后加月桂油混合,倒出,待其冷却、硬化,最后切成块。

肥皂外表是淡金色,里面则是绿色,带有淡淡的香味。

事实上,阿拉伯通过往里面添加不同的东西,比如月桂油、香芋、麝香等,获得了不同种类的香皂,销量很好。

橄榄树原产于地中海,在唐时经波斯商中国,目前仅有零星种植,主要在河陇一带,被称为“齐墩树”,唐将其榨油制药,用来除疥癣。

月桂树则要到近代了,由外国传教士传中国,开始在南方种植——此月桂非古书中的月桂,只不过是引此树时,清末、民国文从古书中翻找了月桂这个名字给它冠上而已。

古罗马将原产于地中海的月桂树带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