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晚唐浮生

关灯
护眼
晚唐浮生 第1339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蒙、朱阅、林慎思、司空图、牛峤等也是这一流派的积极分子,作为牛峤的侄子,牛希济自然身处其中了。

“哪朝修史,不写地理,有必要单独写一篇吗?”听到姚顗的话后,牛希济有些怪。

“这本有些不一样。”姚顗想了想后,说道:“还是很有用的。”

随后,他为牛希济详解了一番。

原来,圣写的这篇《地理》与以往的都不同。古来修史,必有《地理志》,主要记录的是全国行政区划,涉及到具体某州时,还会记录一笔户、特产以及相互间的驿道路程,其实非常简略。

民间出版的地理类书籍要更丰富一些,会具体描述某地风俗,山川河流走向等等,有的还会加点类似游记的内容。

但总体而言,无论是官方典籍还是民间游记,写得都较为简略,也多浮于表面。

这本,算是把各家综合起来的集大成者了。

他老家认为,地理是一门“学说”,更准确地讲,是描述地区间差异的学说。

一个地区的地理,应包含气候、地貌、土壤、、作物、城市、农村、通等多个方面。

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很大,随后又引申出了文地理、自然地理两个分支。

他认为,一个地区的文地理,必然受自然地理的影响。

简而言之,地貌、气候、环境塑造了当地的生活方式、民族格、社会形态——其实就是后世有一定争议的“地理决定论”,现代社会不太灵了,但在古代还是非常明显的。

与此同时,具有主观能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理。

书中还提到了天下核心区域——燕山、山以南,陇山以东——的安全问题。

认为,若想守住这片膏腴之地,第一优先需要防御的是辽东。

辽东在手,可从侧翼威胁碛南、碛北原。而辽东地多沃壤,渤海得之为“海东盛国”、“户百万”,且有渔猎、耕牧之利,郡县化之后,可为“北地第一藩屏”。

辽东之下,原对传统汉地有“高屋建瓴”的优势。且山、燕山防线诸多漏,被动防守不可能堵得住,故需主动出击,控制好碛南、碛北原,不令其生

但要想控制原,还需稳固一东一西两处。东面是辽东,西面则是西域了。西域不宁,原不稳,原不稳,则中原不安。

书中最后还提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更是让耳目一新。

如此种种,这本可真算得上是“书”了,把前曾提出但没阐发,或前写过但不成系统的思想,去芜存菁,重新做了一番阐述。

至于其作用么,按照圣的话就是给官员“扫盲”,让他们别“来”,对各地风俗、地理有个清醒的认知,别不知不觉中坏了事,捅了大篓子——因为对治理国家有用,故收录在《致治》一书中,作为官员必须掌握的知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给现在的政策背书。

因为很多觉得圣在辽东搞郡县化,又试图控制原,还远征西域,有点“好大喜功”的意思。

这是直接出书反驳了。

“听你这么一说,《致治》此书前三篇,都只谈了‘术’?可曾涉及道统?”听完之后,牛希济不惊反喜,问道。

如今这个世道,他最怕什么?儒家道统衰微已极,被武夫弃若敝履,他是真的害怕圣断了这个道统啊!

但从现在的风声看来,圣似乎认为儒家道统还是有用的,并不想断绝,甚至加以扶持、呵护,只不过需要与其他学派分享权力罢了。

这个——其实可以接受,他现在的要求真的不高。

“不曾涉及。”姚顗说道:“科举取士不会变,就是需要分润好处。农科已经分道录取,永为定式。将来说不定还会冒出什么别的杂科。前唐之时,众以进士科为尊。国朝进士仍为诸科之冠,但所考内容有所改变,杂科也渐渐上来了,这是最主要的改变。”

“也只能往好的方面看了。”牛希济闻言,轻叹一声,道:“如今最重要的,还是保住道统,其他都可以让让。不过,该争的还是得争。不争,什么都得不到,争了,或还能令圣让步。”

姚顗没说什么。他是朝廷官员,身份摆在这里,不方便多说,但观其脸色,显然是赞同牛希济的。

第05章 事实与三围

间四月,芳菲已尽。绵绵细雨之中,不知——

“不知多少措大赶来西京!”骊山脚下,在外围巡视的几名银鞍直士卒,看着被圣召见的读书,暗暗嗤笑。

一副穷酸样!

骑着毛驴,怀里揣着半张又冷又硬的胡饼,行色匆匆。

而他们呢,与圣一起打猎。得到的猎物大家都有份,吃得满嘴流油,不知道多开心。

这一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