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晚唐浮生

关灯
护眼
晚唐浮生 第1351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济富,损害帝国根基。

正常的户税、地税之外,晚唐以来金额节节攀升的商税更不容忽视。事实上,自唐懿宗往后,若无商税补贴,唐廷早完犊子了,根本不可能坚持到乐安郡王这一代。

就大夏来说,邵树德其实不是很看重几个商社的盈利能力,那个真不是大,他甚至让户部把自己收到的分红发给五品以上文武职事官,作为福利,鼓舞一下士气。

朝廷真正手的大,其实是这几家商社缴纳的税金。

它们由内务府经营,理论上是“半国企”,真没必要偷漏税。盖因即便逃税了,也落不到自己袋,还影响仕途,何必呢?

商税,自汉以来,重要俱增。

中晚唐时期,可能是因为武夫们需要搞钱,商业突然出现发式增长,增速比起汉代至唐初,高得惊,发展至北宋时,达到了阶段顶峰。

邵树德毫不怀疑,商税在国家财政收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是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能轻忽。

都说封建社会抑制商业,但这事也不绝对。

至少,中晚唐不抑制商业,商都可以做官。北宋似乎也不抑制商业,政府甚至手商业,以至于都有点过分了。

都是现实的,当面临焦烂额的财政缺时,宰相们会舍得商税这块大肥吗?

除非他们集体堕落,只有门户私计,不关心朝廷怎么样。或者王朝初期缺乏专业才,只能照抄前朝,制度设计有严重缺陷,以至于统治阶级有足够的理由麻痹自己,放弃商税。

邵树德对商业的态度十分开明,甚至主动推进其发展。

儿子、孙子的观念,也由他从小培养,对商税这一块,自然是十分重视的。

王朝初期开了好,有时候就形成惯了。

“最后,朕还想谈谈西域商社。”邵树德教完孙子,又把目光投注在储仲业身上,说道:“与安南商社两年差不多,现在还在亏。”

“陛下……”储仲业有些委屈:“西域商社现在只有商屯,招募手、采购农具、牲畜、种子,平整荒地,开挖沟渠,花销极大。这都是为了配合疏勒杨帅和北庭符帅,若非这两事,本不至于经营得这么磕磕绊绊。外有些商队,名义上去西域商屯,实际是去掠的,故大发其财。但西域商社没法这么做啊……”

“好了,朕没有怪伱的意思。”邵树德笑道:“符存审的奏疏中,可是大大褒奖了西域商社。你们在天山北麓商屯,产出数万斛粮食,帮了大忙了。”

北庭方面多出来的粮食消耗主要是安西第五镇——双河镇军及其家属的安置。

同光元年及二年,北庭新增一千府兵及两千双河镇兵。

同光三年,因为商屯较为得力,前期安置的民户也逐渐有了产出,又增双河镇兵四千,算上家属,一共两万,分驻双河镇、叶河守捉、东林守捉三地。

如此一来,双河镇已经有六千兵。其中双河(今博乐)驻军两千,黑水守捉、西林守捉、叶河守捉、东林守捉四城各驻兵一千,算是把北庭西半部分的防御体系给粗粗完善了——镇兵主要来自横野、平卢、落雁、广捷四军。

今年会继续增设镇兵,迁移其家,开销仍然要靠商屯来支撑。所以,西域商社确实是顾大局的,邵树德也知他们的贡献,故不会太过看重其前期收益。

国企嘛,有时候必然要承担政策亏损。政治利益排在商业利益之前,这是没办法的事

储仲业听邵树德这么一说,心下稍安,立刻表态道:“陛下,今年只要户部及时支付钱款,西域商社可扭亏为盈。”

邵树德闻言沉默了一会,道:“行吧。三年了,如果还不赚钱,恐失朝廷信誉。今年不要盲目招募手扩耕,先把账弄好看一点。”

说完之后,他又看向孙子,道:“阿狸需知,这些商社固然是一件非常趁手的工具,但也不能往死里用。很多事,需要权衡利弊,多方考虑,不能由着子来。阿翁一向信奉有钱大家赚,即便贵为帝王,也不能太贪心,太肆无忌惮。克制,记住了,克制是一项美德。”

“知道了,阿翁。”邵修守轻声说道。

储仲业在一旁听得感慨连连。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并不避着他,足见信任。而圣的理念也让他感佩不已,他老家从来不吃独食,什么好处都会拿出来分润,这就让大伙很有劲。

帝王的伟力在于集众——储仲业想起了儿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这显然出自圣了。

说穿了,就是心向背。

皇孙如果能刻理解这个道理,大夏的基业将十分稳固。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必然过得十分舒服。

想到此处,他悄悄瞄了一眼皇孙。或许是心理作用吧,唔,果有大帝之资。

这也正常。无上皇帝言传身教的嫡长孙,能差么?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