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晚唐浮生

关灯
护眼
晚唐浮生 第1356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百夫长而回,大夏禁军在他勇猛的鼓舞下,全员都“燃”了起来,鼓噪而进,杀得波斯溃不成军,坠落山谷者不计其数,辎重、羊马、财宝、车辆遗弃了一路。

凭借这两战,李嗣源得了一个荫庇名额,他给了儿子李从荣,这次也在放官名单内,直授滑州白马县令,比进士的初授官位还高。

你若堵塞了这条门路,家还愿意拼命吗?别说给钱,钱的激励还不够大。

家战场上豁出命去,斩将夺旗、力挽狂澜,给朝廷做出的贡献,可不一定比你小啊!

这样的物,只给钱合适吗?

你若苛待他们,早晚会付出代价,京城让一锅烩了也不是不可能。

相反,如果承认军功的尊贵,那么就会激励更多的李嗣源出现,你的部队就会让胆寒。

军功之外,还有其他几条渠道。

政治,其实就是分蛋糕的艺术。伱选择了谁,放弃了谁,减少了谁的利益,增加了谁的好处,结果都会显现出来。

“进士渐式微……”签完字后,萧蘧端起茶碗,觉得有点可惜。

当然,也没那么可惜。

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做官不一定靠科举。

与皇室联姻,就是一条路子。

培养一些文武双全的去边塞立功,也是一条路子。

即便科举,他们的优势也很大。

萧氏这一次就有一个中进士,一个中了农科。天地良心,萧蘧没打过招呼,也没法打招呼,家是靠自己本事考中的。

几百上千的大家族,总会有几个聪慧的,倾尽全力培养,如果运气好,就考上了。

“太子到哪里了?”赵光逢突然问道。

萧蘧微微一笑,道:“在南京巡视,听闻去了司农寺的衙署。他们在江中小岛上培育瓜果,太子很感兴趣。”

赵光逢拱了拱手。

聪明说话,点到即止。说这么多,已经够了。

“放官的农科学子,着考功司员外郎慎重评判。”赵光逢对前来接名单中书省令史说道。

“遵命。”令史稍稍等了一会,见萧蘧没有说什么,便离开了。

考功司是吏部的一个下属机构。

每年年中,诸州别驾或长史先召集辖区内官员,当众宣读每个前一年的功过,议其优劣,评定等级。

当众宣读之时,如果有异议,可当场提出,然后“众议”。

考评共分九等,评定结束后,刺史审核无误,由朝集使带至京城,递给门下省。

以上是外官。

在京朝官的功过评定同理,由各衙署主官负责,提门下省。

门下省再转发吏部考功司。

考功司郎中最终确定在京朝官的功过等级,员外郎负责诸道州外官功过的评判。

天子指定“京官位望高者二”——一般是宰相——检校、复核这两位的评判。

又有给事中一,监督京官的考评、审核过程;中书舍一位,监督外官的考评、审核过程,并记录在案。

制度是严密的,有评判,有审核,有监督,还留有文字记录。但在实际作中,宰相的意见是最重要的。

赵光逢让考功司“慎重”,说得比较隐晦,其实就是让他们别故意使坏。

的态度,无不知。

进士扎堆的吏部,可别来,若事做得难看了,政事堂的宰相们也要受牵连,故稍稍提醒一下。

萧蘧见没什么事了,打算起身离去。

赵光逢连忙拦住,道:“亚隆河谷之事,萧侍郎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说起这事,萧蘧有点想笑,但他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因此一脸肃然道:“圣意册封延孙为忠勇亚隆王,吐蕃那边亦无反对,愿拥延孙为主。对朝廷而言,惠而不费,有何不可?”

当然,单说这事确实没什么可笑的。

吐蕃四分五裂,割据战不休。但时至今,只有极少数由农起义领袖转化而来的新贵族称王称霸,绝大多数官员、军将、贵族仍然以赞普下属自居,没有自立。

这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中原有点不可思议,但吐蕃自有国,属实正常。

从亚隆河谷赶来的使者们已经与延孙见过面了,过程比较顺利,最终决定拥延孙为赞普。如今只需派回去知会一声,后方的将官们分配好利益,延孙就能回去当赞普了——局促于亚隆河谷一地的“小赞普”。

在这件事上的决断没毛病,诸位宰相、枢密使也没意见。

一文钱没花,就出一纸诏书,名义上得了一个藩臣,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萧蘧想笑的是圣给铁哥的次子赐汉名一事。

最初打算赐名“邵知怙”,当时在场的萧蘧赶忙隐晦地劝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