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两天战果的鼓励下,朱元璋军异常勇猛,大量使用分船战术,利用陈友谅巨舰运动不灵活的特点,连续击沉陈友谅军多艘战舰。此战从清晨打倒晚上,陈友谅的军队终于不支,全面退却。
鄱阳湖大战到此结束了第一阶段,陈友谅惨败,被迫退守鄱阳湖西岸的渚溪。
[58]
陈友谅陷
了绝望,不但是军事上的绝望,也是
生的绝望,一直以来的行为模式告诉他,只要心黑手狠就能获得一切,但事实就摆在眼前,看上去不堪一击的洪都守了三个月,看上去柔弱不堪的张子明居然不怕死。
难道我错了?
不,不可能,这只是意外,我不会错的!
但是之后的事
,却让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他手下的左右金吾将军带领自己的军队投降了朱元璋。
陈友谅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怒掩盖了他所有的理智,他下令凡是抓到朱元璋的士兵和将领,就地处决!
而朱元璋得知此命令后,却下了一道相反的命令,凡是抓到陈友谅军的俘虏,一律好好对待,然后放走。
这两道命令的发布彻底断送了陈友谅的军心。士兵们对陈友谅极其不满,纷纷逃亡。
陈友谅在西岸等待了很久,与朱元璋大战三十余天,也没有等到任何机会,相反,他的士兵却是不断的减少,将领们也不再为他效忠。
八月二十六
,他终于做出了决定:逃跑!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宽阔的湖面,一统天下的梦想和雄心壮志就这样
灭,来时的庞大舰队和六十万军队,如今只剩下败卒残兵,这对于枭雄陈友谅而言,其实并不算什么。兵没有可以再招,舰船可以再造,让他不理解的是,自己为什么会失败?
我不缺乏驾驭手下的谋略,没有
之仁,我敢于杀掉所有阻挡我前进的
,而不畏惧
言,这是常
无法做到的,我比所有的
都心黑手狠,为什么会失败?我已经拥有了最强的军队和战争机器,我的部下为什么会背叛我?
陈友谅是永远找不到答案的,因为答案就在他的行为模式中,从他杀害自己的兄弟和首领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将领们已经充分理解了他的准则,那就是谁有力量,谁更狠毒,谁就能控制一切!
仁义、道德、诚信都是不存在的。当这些行为被他的将领们当成
生的信条后,他的军队就成为了千万个狠毒的陈友谅的集合体。这样的集合体就类似金庸小说里的星宿派,一旦陈友谅倒霉,每个
都不会继续效忠于他,而是上去狠狠地踩上一脚,落井下石。
当然,失败后的陈友谅对他们而言也不是毫无价值,至少他的脑袋还是很值钱的。
陈友谅
险毒辣,他的将领们比他还要
险毒辣。陈友谅迷信
力统治一切,他的将领们比他更迷信
力。
当他的生存基础——
力,被
掀翻后,他也就没有任何底牌了,等待他的只有灭亡
饱经风霜的张学良曾经用他一生的经历对
本的年轻
说:不要相信
力,历史已经证明,
力不能解决问题。
我相信,这就是陈友谅失败的根本原因。
[59]
陈友谅率领军队希望能够撤退,他选择的突
是湖
,但此时的陈友谅不是原来的陈友谅了,他拚死作战,损失惨重,才勉强打开湖
通道。
此时他才松了一
气,但朱元璋不会放过他。
朱元璋被陈友谅敲打多年,对他早已
恶痛绝,必置之于死地,率领十余万大军追来,
陈友谅闻讯,亲自出来站在船
指挥作战,也就在此时,一支冷箭
来,穿透了他的
颅。
一切就此结束了!
不对,事
不应该是这样的,我做错了吗?
陈友谅死后,张定边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将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和陈友谅的尸体抢回,并带回了武昌。
至此,历时三十六天的鄱阳湖之战,以朱元璋的全面胜利,陈友谅的全面失败而告终。
这一战奠定了朱元璋问鼎天下的基础。鄱阳湖之战也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而载
史册。
对于朱元璋的胜利,生活在周围的老百姓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解释,由于决战的地点在康山,老百姓认为陈友谅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点选得不好,"猪(朱)见糠(康),喜洋洋。"所以陈友谅才失败。如果陈友谅泉下有知,只怕会气活过来。
朱元璋并没有放过陈友谅的后代陈理,即使他根本不可能给朱元璋带来任何威胁。斩
固然是重要的,顺便除个根也是必须的。
至元二十四年(1364)二月,朱元璋亲自赶往陈理所在地,陈友谅的最后地盘武昌督战,主帅张定边不愧是抓住时机的老手,眼看形势不妙,就带着陈理投降了。
朱元璋终于战胜了这个中国大地上他最
疼的敌
,陈友谅。
"天下足定矣!"
值得一提的是张定边,他把对陈友谅的忠诚保留到了最后,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