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那些事儿

关灯
护眼
0151-0160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不但如此,他还详细说明工作该怎样去做,相当于今天买电器时附送的说明书,一一列举唯恐不能穷尽,如统计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进行核查,隐瞒的常用手段等等都列明出来。

估计要是再详细点,他还会规定清扫街道时怎样使用扫帚,出门时该先迈哪只脚。这样看来,在朱元璋手下活倒也不累,相信只要不是白痴,能看懂朱元璋配发的说明书,都是能够好工作的。

此外他还禁止农民进城打工,规定所有老百姓只能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活动,在所有的通要道上设置了关卡,们要走出规定地域,必须持有官府出具的路引。这玩意可千万要收好,如果丢了,守关卡的士兵会直接把你当成逃犯,抓走充军,目的地是去不成了,家也不用回去了,很可能过那么几年,这位丢了路引的兄弟也站在关卡当检查员了。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了,朱元璋要建立的是一个等级分明,秩序严谨,近乎僵化的社会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农民只能种地,商只能经商,官员按照规定好自己的工作,无论谁都不能越界。

军户、民户、匠户的划分决定了在那个时代找工作从来都不是难题,不用费尽心思设计什么简历,洗净脸,打好领带去参加面试。因为除了那些读书厉害的之外,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投胎的那一刻决定的,你爹嘛,你也嘛。

应该说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所有都各司其职,互不扰,他们就像无数条永不相的平行线,一同组成强大的明帝国。这些制度之严密、周到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堪称典范。

我们不得不佩服朱元璋,他不但打下了江山,还耗尽心力制定了如此完美的规章制度。他的目的也很明确:

明帝国的所有问题我朱元璋都给你们解决了,制度也有了,方法也有了。后世子孙照着做就是了,我辛苦点没有关系,你们就等着享福吧。

可惜模型始终只是模型。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着完美的东西,任何制度都有缺陷,任何体系都有漏。朱元璋的这个体制也不例外。

[156]

事实证明,他的体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且还出现了很多朱元璋本做梦都想不到的意外。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限制大臣的权力,然而明朝的内阁比以往的任何丞相都更专权。

朱元璋规定老百姓不得四处流动,然而明朝中后期流民成风,四处游,丝毫不受束缚

朱元璋颁布了抑制商业发展的条令,并规定商不得穿着绸沙等贵重衣物,然而大规模的工商业发展正是从明朝开始,而那些本应该是社会最底层的商却穿金戴银,甚至登堂室,为官经商。

朱元璋严令太监不得政,可是明朝的阉宦却个个都是重量级的(这与他废除相权有关)

朱元璋给他的所有子孙都准备了爵位和俸禄,然而一百多年后,他的很多后代都家道中落,穷困潦倒。

这些朱元璋认为可以用千年万年的制度,在短短的百余年间已经烟消云散。甚至他的继承者们也不再认真遵守这些规定,他们中说着太祖成法万年不变,实际上却是各有各的搞法。偶尔有那么一两个脑袋不开窍的叫嚣着要恢复祖制,换来的却是众嘲笑的眼神,甚至连当时的皇帝也不以为然。

实际上,朱元璋为了保障自己的这套制度模式能够贯彻实施下去,对那些敢于改动和违反者,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如他曾铭文规定太监政者,杀;敢议立丞相者,杀等等。可是这些措辞严厉的规定从来就没有真正发挥过作用。太监还是照常政,内阁还是行使着丞相的权力,此路不通就绕道走,谁也没把太祖成法当回事。

更让朱元璋想不到的是,他规定的事往往都向着反方向发展,用俗话说就是怕什么来什么。在朱元璋的面前似乎有一个看不见的对手,朱元璋想往东,这个对手偏要向西。朱元璋想吃饭,这个对手却给他喝水。

这个对手并不是虚无的,我们之前提到过他的名字——历史规则。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篇第四十章

章节字数:4259更新时间:07-02-2215:58

[157]

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一下朱元璋制定的这些制度,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他规定商不允许穿好衣服,限制商的政治地位,如有违反,就要处以重刑。

然而这规定真的行得通吗?

农民有权穿纱,却买不起,商虽然地位低贱,但他们有钱,有钱才能买得起那些贵重的东西,农民没有钱,所谓的权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他们连饭都不一定吃得饱,哪里还谈得上穿什么衣服?这不是拿穷开心吗?(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

类似的制度缺陷还有很多,这些制度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遗憾的是并不一定适应况的变化。因为朝廷的收不断的增加,经济不断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