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那些事儿

关灯
护眼
0171-0180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朋友,有的是他的敌

此生足矣,足矣!

少贫贱兮壮志扬,

千军如烈怒弦张!

我雄武兮大明强!

我雄武兮天下壮!

他勒住马,迎着落的最后一丝阳光,向壮美河山投下最后的一瞥,仰天大笑: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崩,年七十一。

明朝那些事儿朱允炆篇第四十五章

章节字数:4372更新时间:07-02-2216:02

[177]

建文的忧虑

朱元璋病逝前,指定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逝世时很是安心,因为他认为朱允炆一定能够继承他的意愿,将大明王朝治理得更好,一个安心的走了,却留下了一个忧虑的

朱元璋巨大的身影从朱允炆身上消失了,朱允炆终于可以独自处理政事了,但这个年仅21岁的少年惊奇的发现,他仍然看不到太阳,因为有九个的身影又笼罩到了他的上。

这九个就是朱元璋的九个儿子,从东北到西北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

如果说皇帝是最大的地主,那么这九个就是保卫大地主的地主武装。

朱元璋在全国各地封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为王,这些特殊的被称为藩王,他们有自己的王府和军队,每个王都有三个护卫,但请注意,这三个护卫不是指三个

所谓护卫是一个总称,护卫的数从三千到一万九千不等,这样算一下就可以了解藩王们的军事实力。

上面那句话的关键所在就是不等,按照这个规定,藩王所能拥有的军力是九千到伍万七千,而在实践中,藩王们都倾向于选择后一个数字,枪杆子里出政权,就算不要政权,多养点打手保镖看家护院也是好的。

按说这个数字其实也不多,区区五万多,自然不过中央。可见朱元璋在安排军队建制时是有所考虑的,但事往往坏就坏在例外这个词上。

可以例外的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九个的某几个。他们之所以可以例外,是因为他们负担着更为繁重的任务——守护边界。

他们的防区我们已经介绍过了,这九个武装地主就如同九大军区,分别负担着不同的任务,其中燕王和晋王势力最大,他们各自带有十余万军队,可谓兵势强大,但这二位还不是九王中最生猛的,公认的打仗第一强是宁王,此"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看似兵力没有燕王和晋王多,但他手下却有一支当年最为强大的武装——朵颜三卫。

这是一支特殊的部队,可以说是明军中的国际纵队,全部由蒙古组成,战斗力极强。可能有要问,为何这些蒙古甘心给明朝打工。

其实这个答案也很简单,因为明朝按时发放工资,这些外援们吃饱饭还能去娱乐场所休闲一下,而北元却是经常打白条,打仗前许愿抢到的战利品归个所有,结果往往抢回来就要先集体,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这就是明显的赔本买卖了,拚死抢了点东西回来,还要公,万一死掉了估计还没有管埋。确实不如给明朝当公务员,按月拿钱还有福利保障,无数的蒙古就是被这种政策吸引过来的。

在利益面前,要保持忠诚是一件很难的事

另外宁王本也是极为凶横,据说他每次打仗都领冲锋,活像第一滴血里的兰博,杀不眨眼,砍如切菜,连燕王这样的狠角色看到他都要让三分。

这几位镇守边界的武装地主还经常搞联合军事演习,动不动就是十几万在边界动刀动枪,喊杀冲天,一旦有这样的动静,北元游击队就会立刻转地下斗争。

其实这些喊杀声惊动的不只是北元,还有坐在皇位上的朱允炆,在他看来,这是一种示威。

该采取点措施了。

[178]

朱允炆是一个好,在他十五岁的时候,父亲朱标患重病,朱允炆尽心伺候。他的孝顺并没有感动上天,挽留住朱标的命。朱标去世后,朱允炆将他的三个年级还小的弟弟接来和自己一起住,目的很简单,他不想这些年幼的弟弟和自己一样去承受失去父亲的痛苦,他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亲

那年,他才十五岁。

除此之外,他还担任了朱元璋的护理工作,由于朱元璋脾气本来就不好,伺候他的总是担心掉脑袋,朱允炆主动承担了责任,他亲自服侍朱元璋,直到朱元璋离开这个世界。他尽到了一个好儿子和好孙子的责任。

他也是一个早熟的少年,当然促使他早熟的并不只是父亲的早逝,还有他的那些叔叔们

让朱允炆记忆犹新的有这样两件事:

一次,朱元璋老师出了一道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求学生们对出下联,学生只有两个,一个是好学生朱允炆,另一个是社会青年朱棣。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