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那些事儿

关灯
护眼
0281-0290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况下,私自去见了太子朱高炽。

真是糊涂啊,朱高炽家是什么地方?能够随便去的么?

解缙的荒唐行为还不止于此,他私自拜见太子之后,居然不等朱棣回来,也不报告,就这么走了!解缙真是晕了啊。嗯,

果然,等到朱棣回来后,朱高煦立刻向朱棣报告了此事,朱棣大为震惊,认定解缙有结太子,图谋不轨的形迹,便下令逮捕解缙,就这样,一代大才子解缙偷不着蚀把米,官也做不成了,变成了监狱里的一名囚犯。

至此,解缙终于断绝了所有希望,皇帝不信任他,太子帮不了他,这下是彻底完了。

回望自己的一生,少年得志,意气风发,虽经历坎坷,却能够转危为安,更上一层楼,百官推崇,万敬仰。那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得意!

可是现在呢,除了整不见光的黑牢、脚上的镣铐和牢房里那令窒息的恶臭,自己已经一无所有。输了,彻底输了,但愿赌就要服输。

解缙想不通的是,为什么最终会失败?自己并不缺乏政治斗争的权谋手段,却落得这个下场,他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在解缙之前和之后,有无数与他类似的都问过这个问题。但他们都没有找到答案,我们也只能说,解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参加了一场错误的赌局。从才子到囚徒,怪谁呢?只能怪他自己。

明朝那些事儿2朱棣篇第九章

章节字数:3604更新时间:07-02-2216:16

[286]

终点

如果事就这样结束,解缙也许会作为一个囚徒走完自己的一生,或者在某一次大赦中出狱,当一个老百姓,找一份教书先生的工作糊,但上天注定要让他的一生有一个悲剧的结局,以吸引后来的们更多的目光。

永乐十三年(1415),锦衣卫纪纲向朱棣上报囚犯名单,朱棣在翻看时找到了解缙的名字,于是他说出了一句水平很高的话:“解缙还在吗?”(缙犹在耶)

缙犹在耶?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问纪纲为什么这个还活着,但同时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他不应该还活着。

朱棣是擅长暗语的高手,在此之前的永乐七年(1409),他说过一句类似的话,而那句话的对象是平安。

的经过十分类似,朱棣在翻看官员名录时看到了平安的名字,便说了一句:“平安还在吗?”(平保儿尚在耶)

平安是一个很自觉的,听到朱棣的话后便自杀了。

平安是可怜的,解缙比他更可怜,因为他连自杀的权利都没有。

长年特务工作的纪纲是一个善于领会领导意图的,他对这种暗语是非常通的,加上他一直以来就和解缙有矛盾,于是便有了开的那一幕。

解缙就在雪地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洁白的大雪掩盖了解缙的尸体和他那不再洁白的心,当年那个正义直言的解缙大概也想不到自己会有这样的结局。

无论如何,解缙的一生是有意义的,因为不管他做了什么事,是错还是对,都无法掩盖他的功绩,由他主编的永乐大典一直保留至今,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知识财富,当我们看到那些宝贵典籍时,我们应该记得,有一个叫解缙的曾为此费尽心力,仅凭这一点,他就足以为赢得我们后世之的尊重。

迁都

朱棣所做的另一件影响远的事就是迁都,而迁都这种事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一件大事。朱棣的这次迁都无疑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次。今天的北京拥有上千万,无数的高楼大厦,是我们国家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源自于朱棣的一个决定。

永乐元年(1403)三月,蒙古军队进攻辽东,大肆抢掠了一通,当地的都指挥沈永是个无能之辈,即无法抵御,又不及时向领导汇报,朱棣听说此事,大为恼火,立刻杀掉了沈永,并召集大臣,询问北方军事形势恶化的原因。

[287]

朱棣质问他的大臣们,北方防御如此之弱,蒙古军队竟然如之境,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谁该为此负责?

然而出乎朱棣意料的是,大臣们虽然个个都不开,却并不胆怯,反而直愣愣的看着他。朱棣心一阵无名火起,正准备发作,突然心念一转,把话又缩了回去。

为什么呢?

因为他终于明白这些大臣们为什么一直盯着他了,该为此事负责的正是他自己!

在明朝的防御体系中,负责北方防御的主要就是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可是在靖难之战中,朱权被他绑票,他也跑到了南京作了皇帝,北方边界少了他们两个,基本上就属于不设防地段了,怎么怪得了别呢?

南京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也很适宜建都,因为这里地势险要,风水好,外加是主要粮食产地,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南移,建都于此是很有利于维持明朝统治的。

但问题在于,明帝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