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面说过,朱棣是一个很有水平的领导,这种水平就体现在对
的认识上,他很清楚杨溥的境况和心理状态,然而就是在这样的
况下,杨溥却能视死如归,毫不畏惧,也绝非伪装(装不了那么长时间),这是很不容易的。
很明显,这个叫杨溥的
心中根本就没有害怕这两个字。
自古以来,最可怕的事
并不是死,而是每天在死亡的威胁下等死。
不知何时发生,只知随时可能发生,这种等死的感受才是最为痛苦的
杨溥不怕死,也不怕等死,这样的
,天下还有何可怕?!
真是个
才啊!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棣才特意让
关照杨溥,他虽然不愿用杨溥,却可以留给自己的儿子用。
也多亏了朱棣的这种关照,杨溥才能在诏狱中度过长达十年的艰苦生活,最终熬到刑满释放,光荣出狱,并被明仁宗委以重任,成为一代名臣。
看了以上这三位的
生经历,我们就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要混出
实在不容易啊。
之所以在这里介绍三杨的经历,不但因为他们将在后来的明代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参加了那场惨烈的皇位之争,并担任了主角,以上的内容不过是参与这场斗争演员的个
简介,下面我们将开始讲述这场残酷的政治搏斗。
[356]
不服气的朱高煦
朱高煦一直不服气
这也很容易理解,他长得一表
才,相貌英俊,且有优秀的军事才能,相比之下,自己的那个哥哥不但是个大胖子,还是个瘸子,连走路都要
扶,更别谈骑马了。
简直就是个废
。
可是,偏偏就是这样的一个废
,将来要做自己的主
!
谁让
家生得早呢?
自己也不是没有努力过,靖难的时候,拼老命为父亲的江山搏杀,数次出生
死,却总是被父亲忽悠,虽得到了一句“勉之,世子多疾!”的空话,却从此就没有了下文。
了那么多的事,却什么回报都没有,朱高煦很愤怒,后果很严重。
他恨朱高炽,更恨说话不算数的父亲朱棣。
想做皇帝,只能靠自己了。
不择手段、不论方法,一定要把皇位抢过来!
朱高煦不知道的是,他确实错怪了自己的父亲。
朱棣是明代厚黑学的专家,水平很高,说谎抵赖如同吃饭喝水一样正常,但在选择太子这件事
上,他却并没有骗
,他确实是想立朱高煦的。
父亲总是喜欢像自己的儿子,朱高煦就很像自己,都很英武、都很擅长军事、都很
明、也都很无赖。
朱高炽却大不相同,这个儿子胖得像
猪,臃肿不堪,小时候得病成了瘸子(可能是小儿麻痹症),走路都要
扶,简直就是半个废
。朱棣实在想不通,如此英明神武的自己,怎么会有个这样的儿子。
除了外貌,朱高炽在
格上也和朱棣截然相反,他是个老实
,品
温和,虽然对父亲十分尊重,但对其对待建文帝大臣的残忍行为十分不满,这样的
自然也不会讨朱棣的喜欢。
于是朱棣开始征求群臣的意见,为换
做准备,他先问自己手下的武将,得到的答案几乎是一致的——立朱高煦。
武将:战友上台将来好办事啊。
之后他又去问文臣,得到的答覆也很统一——立朱高炽。
文臣:自古君不立长,国家必有大
。
一向
明的朱棣也没了主意,便找来解缙,于是就有了前面所说的那场著名的谈话。从此朱棣开始倾向于立朱高炽。
但在此之后,禁不住朱高煦一派大臣的游说,朱棣又有些动摇,立太子一事也就搁置了下来,无数大臣反覆劝说,但朱棣就是不立太子,朱高炽派大臣十分明白,朱棣是想立朱高煦的。于是,朱高炽派第一
将解缙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心理战。
[357]
不久之后,有大臣画了一幅画(极有可能是有
预先安排的),画中一
老虎带着一群幼虎,作父子相亲状。朱棣也亲来观看,此时站在他身边的解缙突然站了出来,拿起毛笔,不由分说地在画上题了这样一首诗: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
惟有父子
,一步一回顾。
高!实在是高!
解缙的这首打油诗做得并不高明,却很实用,所谓百兽尊不就是皇帝吗,这首诗就是告诉朱棣,你是皇帝,天下归你所有,但父子之
是无法替代也不应抛开的。朱高煦
受你的宠
,但你也不应该忘记朱高炽和你的父子之
啊。
解缙的判断没有错,朱棣停下了脚步,他被
地打动了。
是啊,虽然朱高炽是半个废
,虽然他不如朱高煦能
,但他也是我的儿子,是我亲自抚养长大的亲生儿子啊!他没有什么显赫的功绩,但他一直都是一个忠厚老实的
,从没有犯错,不应该对他不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