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子慌了手脚,组织士兵们抵抗,却少有听命者。
这个时候,朱高煦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地脆弱。
朱瞻基实在不是等闲之辈,在征途之中,他曾经问手下的大臣们:“你们认为朱高煦会如何行动?”
有大臣回答:“乐安太小,他可能会进攻济南,以抗拒大军。”
也有大臣说:“他曾在南京多年,必然会带兵南下。”
朱瞻基笑着摇了摇
,说道:“你们说得都不对,济南虽然很近,却不容易攻,而且大军行军迅速,他也来不及攻击,南京更不可能,他的那些手下们的家属都在乐安,怎么可能愿意往南边走?”
“他会一直在乐安等着我的”
事实确实如此,朱高煦一直都在乐安,倒不是因为他想决一死战,而是他别无去处。
大军到达之后,并未强攻,只是用火铳和弓箭
击城上守军,虽然没有动真格的,气势却十分吓
,城中守军本来就没有什么斗志,这样一来更是失魂落魄,纷纷逃亡。
朱瞻基充分了解了战场局势和士兵心理,派
将敕令捆在箭上
城中,敕令上说明首恶必办,协从不问的原则,并给朱高煦很周到地标上了生擒和击毙两种价码,城中的
顿时蠢蠢欲动,就连朱高煦身边的侍卫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看着朱高煦时的眼神,就如同看着一个金灿灿的猪
。
朱高煦狼狈不堪,只好派
出诚送信,表示愿意出城投降,只是希望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告别亲
,就前来自首。
朱高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第二天他准备打开城门,投降朱瞻基,然而他手下的部将王斌拉住了他,对他说了一番义正严辞的话:
“宁可战死,决不做俘虏!”(宁一战死,毋为
所擒)
朱高煦目瞪
呆,自己都准备投降了,这个部下竟然还如此有骨气。他顿时
神大振,表示自己一定与城池共存亡!
发表完慷慨激昂的演讲后,朱高煦昂首挺胸地走回了自己的指挥位置。
然后他换了一条小路,偷偷溜出城池,去向朱瞻基投降,还发表了他的投降演讲:
“我罪该万死,全由皇上发落!”(臣罪万万死,惟陛下命)
这场闹剧就此收场。
明朝那些事儿2朱瞻基篇第三十六章
章节字数:3651更新时间:07-02-2216:29
[390]
朱高煦是个彻
彻尾的丑角,
谋家做不成,造反也失败,不但没素质还没
品,一个月前还大言不惭“归报尔主”、“徐议我所欲”。
一个月后,就成了“臣罪万万死,惟陛下命。”
不做好
,连坏
也做不成,这样的一个活宝实在让
无话可说。
朱高煦,你的名字是弱者。
在这场滑稽戏里,朱高煦扮演了丑角,但这出戏却也在无意中成就了一位小
物。
朱高煦出来投降后,按照规矩,皇帝要派一个
数落他的罪行,通俗点说就是骂
,当然这个工作是不可能由皇帝自己来做的。
于是皇帝便指派了身边的一个御史去完成这项骂
的工作,但皇帝绝对想不到的是,自己随意指派的御史竟然骂出了名堂,骂出了
彩。
这位御史领命之后,踏步上前,面对这位昔
位高权重的王爷,无丝毫惧色,开始数落其罪状,骂声宏亮,条理清晰,并能配合严厉的表
,众
为之侧目。(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朱高煦那脆弱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他被骂得抬不起
,趴在地上不停地发抖。(伏地战栗)
这一
景给皇帝朱瞻基留下十分
刻的印象,他认定此
必是可造之才,回去之后,他当即下令派这个
巡按江西。(注意,不是巡抚)
巡按外地正是御史的职责,也不算什么高升,但皇帝的这一举动明显是想历练此
,然后加以重用。
在历史中,
邪小
依靠一些偶然的闪光表现得到皇帝的欢心和信任,从而为祸国家的事
并不少见(比如和绅),但事实证明,这一次,朱瞻基并没看错,这位声音洪亮的御史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
才。
在二十年后,他将挺身而出,奋力挽救国家的危亡,并成就伟大的事业,千古流芳。
这位御史的名字叫做于谦。
闹剧的终结
虽然这次造反以一种极为戏剧
的方式完结了,但搞笑并未就此结束,朱高煦先生将以他那滑稽的表演,为我们上演“朱高煦造反”这部喜剧的续集。
朱瞻基确实是个厚道
,虽然很多
劝说他杀掉朱高煦,但他却并没有这样做,只是将其关在了西安门的牢房里,按说他对朱高煦已经是仁至义尽,可朱高煦偏偏就是个死不悔改的
。
有一天,朱瞻基想起了他的这位叔叔,便去看望他,两
没说几句话,朱高煦突然伸出一脚,把朱瞻基钩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