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415]
从十万到一百万,你的
数增加了十倍,但你的问题却可能增加了一百倍,任何小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一百万
,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不说,他们每个
都有自己的想法,谁也不是傻瓜,你怎么控制一百万个
,让他们去听从你的指挥呢?
军事指挥就如同一座金字塔,指挥的
数和指挥官的指挥能力是成正比的,指挥的
数越多,对能力的要求就越高。从古至今,有能力站在塔顶的
是很少的。
多多益善是一种境界,它代表着指挥官的能力已经突
了
数的限制,突
了金字塔的塔顶,无论是十万、还是五十万、一百万,对于指挥官而言,都已经没有意义。
因为这种指挥官的麾下,他的士兵永远只有一个
,命令前进绝不后退,命令向东绝不向西。
同进同退,同生同死。
这才是指挥艺术的最高境界。
所以,善带兵而多多益善者,是真正的军事天才。
这样的
,我们称之为军神。
以上就是模型的构建过程,相信大家应该对战争和
数及指挥能力的关系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这个模型是理想化的,我们在此还要补充两种特殊
况。
首先,这个模型设定的是普通的
,不包括特异功能
士,如郭靖、杨过、张无忌等
,能够突
地球引力,一跳十几米,穿墙
室,身负如乾坤大挪移之类的绝学,一个能打几百上千个。
如果你手下有一千
,而对手果真是上述传说
物中的一个,那你还是快逃吧,不但是因为对方身负绝学,更重要的原因是,对方是正面
物,主要
物,是主角,根据剧
限定,他就是睡着了你也打不过他的,你才几斤几两,敢和大侠对着
?剧
限定好了,他是稳赢的。
其次,双方装备不能过于悬殊,比如对方拿火枪,你拿板砖,就算
再多一倍,估计也是没用的。
结论
总之,战争不是打群架,
多就稳赢,实际上现在某些街
斗殴的
也开始注意战术方法了,他们也时不时来个半路偷袭,前后夹击之类的把戏。
可见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带几十万
出去打仗是很容易的,即使你把全国
全带出去也没有
管你,问题是你要能保证打赢。而像白起、韩信、陈庆之、李靖这样有能力做到的
,实在是太少了。
比如国民党的著名将领胡宗南,手下长期拥兵数十万,却一直被只有几万
的对手牵着鼻子走,最后被打得落花流水,倒不是他不肯用心,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黄埔同学最后给他下了一个定义——"胡宗南,也就是个团长。"
司礼监王振,也就是个
才。
他从前不过是个小小的学官,还是个学艺不
的学官,后来还成了宦官,然而这位身残志不坚的仁兄居然一下子当上了二十万
的统帅(实际统帅权在他手中)。
后果可想而知,也不堪设想。
[416]
准备与抉择
在这短短的几天中,王振一直做着青史留名的美梦,而其他的
也有着各自的行动。
首先是大臣们,当他们听说这个如同惊天霹雳般的消息后,顿时炸了锅,纷纷上书反对,带
的是吏部尚书王直。
吏部就是
事部,由于主管官员任命职权,故而位居六部之首,吏部尚书也有了一个专门的称呼——天官,可见其威望之高。
在王直的带领下,百官联合上奏折反对出征,但可惜的是,王振是司礼监,并且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反对无效。
除了这些
外,兵部的两位主官也上书反对,他们分别是兵部尚书邝野和兵部侍郎于谦。
邝野,宜章
,永乐年间进士出身,他为
清廉,十分正直,对于王振的胡作非为很是不满,这次他上书反对,正是他一贯以来正派品行的表现,不出所料,他的反对也被驳回,但这并不是他劝阻行为的结束,事实上,作为一个从始至终参加了这次远征的
,他把自己的忠诚保留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而这位于谦,正是我们后面篇章的主角,要说这位仁兄实在不是一般的强,他的能力和
望也不是一般的高,他得罪过第一号红
王振,且从未认错,居然就在王振眼皮子底下还能复官至兵部侍郎,而王振也拿他没有办法,可见其根基之牢固,背景之
厚。
这两位兵部高级官员的抗议被驳回后,也只好去继续他们的工作,为远征作准备。按照规定,皇帝出征,兵部主要领导应该陪同,经过内部商议,最终做出了决定:
邝野陪同出征,于谦暂时代理兵部事宜。
事实证明,正是这一决定挽救了大明帝国的国运。
与他们相比,其余两位辅政大臣的表现实在让
失望,三杨已经死了,胡濴没有什么能力,而真正应该起作用的张辅却一言不发。
这就太不应该了,张辅率军平定安南,曾身经百战,不可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