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儿子,八年后,太子朱见
刚刚继位,便下了一道诏书,为于谦平反,并召回了于谦的儿子于冕。到万历年间,懒得出奇的明神宗也对于谦敬仰有加,授予谥号"忠肃",以肯定他一生的功绩。
其实于谦并不需要皇帝的所谓嘉许,因为这些所谓的天子似乎并没有评价于谦的资格。
明英宗之前有过无数的皇帝,在他之后还会有很多,而于谦是独一无二的。
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
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
他从小满怀以身许国的志向,经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贪过污、受过贿,虽然生活并不宽裕,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
守。
他是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
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
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
,是值得钦佩的。
而如果他还能做出一些成就,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
。
于谦就是一个这样的
。
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
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
,堪与
月同辉。
石灰吟
千锤百炼出
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
间!
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明朝那些事儿2朱祁鎮篇第六十九章
章节字数:3846更新时间:07-02-2216:49
[519]
我曾往杭州一游,并专程去拜祭这位英雄
物,但我到于谦祠时,所见之景象实在让我大吃一惊,当时正值黄金周,杭城游
无数,可于谦祠却是游
寥寥,极为冷清,倒是遇到几位外国留学生正在向于谦像鞠躬,惊讶之余上前攀谈,这才得知他们是在大学读书时看到这段历史,对这位英雄十分仰慕,特意赶来瞻仰。
听完他们的话,我无言以对。
抬
望去,神台之上,于谦先生依然保持着他那从容的神态,想来他在临刑前也是如此吧。
五百多年过去了,于谦似乎从来都没有离去过,他始终站在这里,俯瞰着这片他曾用生命和热血浇灌过的土地,俯瞰着那些他曾拚死保卫的芸芸众生。
我释然了,不管这里是否门庭冷落,无
问津,也不管这里有没有仰慕者前来顶礼膜拜,都与这座祠堂的主
于谦无关。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即使再过五百年,无数浮华散去,于谦依然会站立在这里,依然会因他的正直无私、勇敢无畏被世代传诵。
因为他是一个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英雄,是真正的英雄。
而真正的英雄是不会被
们忘却的。
我坚信这一点。
明代有很多厉害的
物,我曾给这些
物做过一个排行榜,前文也曾提过,于谦在我看来,应该排在第二名,虽然明代有一些
物的丰功伟绩不下于甚至超过了于谦,但他们的排名也在于谦之后,这是因为评定的标准由品行有两项:品行、才能。虽然某些
的才能确实胜过于谦,但他们的品行是有缺憾的。比如朱元璋同志的政治问题和张居正同志的经济问题。
于谦最为难得的就在于,他不但才能过
,品德上也几乎无可挑剔,所谓德才兼备者,千古又有几
!
如无例外,于谦本应排在第一,可惜的是,在他之后,还有另一位高
横空出世,此
不但文武兼备、智勇双全,而且五花八门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一不晓,且善始善终,堪称不世出之奇才。对这位仁兄,英雄的称呼似乎已不适用了,因为在很多
看来,有一个更适合他的称呼——圣贤。
这位仁兄也将是我们后面文章中的主角,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后提一句,于谦死后,他的儿子于冕被罚充军,而充军的地点叫做龙门,后来的系列电影龙门客栈就是以此为故事模板的,而那位大反派太监的生活原型就是司礼监曹吉祥同志。
虽然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子虚乌有的事
,但闲来无事调侃一下曹吉祥等
,倒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520]
过河拆桥
杀了一批,换了一批,做新龙袍,修宫殿,改年号(景泰改为天顺),足足折腾了一个多月,朱祁镇终于消停了,这也难怪,平常
搬个家都累死累活的,何况是换皇帝。
按说事
也算顺利完成了,可朱祁镇怎么也没有想到,虽然他已经思虑周密,事必躬亲,却还是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而这个错误将造就一个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让朱祁镇成为历史的笑柄。
朱祁镇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呢,我们前面提过,朱祁镇于正月十七
夺门成功,随即登基为帝,他什么都考虑到了,却忘记了那个被他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