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生

关灯
护眼
第十二章:地府传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在城内,就连中元节也不能回到阳间接受供祭品,如同软禁一般,一般称为外城民。

每年外城民都有一天的假期可以申请,这一天的假期唯一能去的地方也只有酆都,不管是在酆都什么只要不违法纪都是自由的。

阳间的亲虽然会有供祭,但是只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节的供祭品能送到枉死城。

这些供祭品会由目莲尊者辖下的库官暂时保管。库官会固定发放常民生的所需的用品以及少量金钱,直到离开枉死城的那天才能全部领走。

第二道城墻称为内城墙,内城墙之内也就是俗称的「孤独地狱」,属于自杀的所关押处,不仅有刑罚还要监禁,被关押在内城的全部都是恶鬼,各个残兇猛。通常称孤独地狱的囚犯为内城囚。

外城民在枉死城内耗尽阳寿后,脱离枉死城的禁錮,才能回到酆都鬼城里的老家。

内城囚只要没有伤天害理,时间到了也是回酆都,但若是曾经伤天害理,阳寿耗尽则会押解地狱受刑。

总之,枉死城戒律森严,不只城民出不去,同样的外也是进不去的。

枉死城同属酆都大帝管辖,城民如遇有来借命,若不想待在城内软禁,确实可以通过将阳寿赠送他的方式来快速的耗尽自己的阳寿,这是被允许的。

可是借命必须允诺赠命一件事,即使罪大恶极也必须达成承诺。

举例来说,赠命要求借命还阳回生之后将他的仇抄家灭族也只能誓死完成,只要违背承诺誓言,借来的命就不算数了,多会毙而亡。

所以接受赠与的阳寿前,必须考虑清楚,这个承诺自己能否完成。

歷史上最着名的借命有两个,正好一个成功、一个失败,第一个是诸葛孔明;第二个是刘伯温。

诸葛孔明于五丈原自知大限将至,遂以命火点燃七星灯欲下曹地府枉死城借命。

万事俱备的他却没用对方法。

歷经千辛万苦到了枉死城门前,枉死城城墙高十丈,不算高,利用一般工具可以轻易地爬上去。

但是城墙内就不同了,十丈城墙下还有百丈,虽说下城墙容易,但要从城内翻上墙就很困难。

诸葛孔明耗费许多时间才进了城内,好容易找到了往昔战死沙场的将兵,才要接过灯油,就被莽撞的魏延踢翻了七星主灯熄了命火,诸葛孔明来不及接过灯油已然回到阳间。

命火已熄的他,只能无可奈何的唉叹壮志未酬身先死。

当年诸葛孔明规规矩矩地翻墙进了城之后,却被很多团团围住。

因为他是翻墙进来的,代表他一定是来借命的,每个城民都想要自由,当然每个都不惜条件的来想推销自己。

但命不能借,不只代价昂贵,更可怕的是,有的甚至只剩两、三天了也是吵吵嚷嚷的要赠命,根本不可信。

最后还是找自己的亲友最值得信任,所以诸葛孔明就费时间找寻亲友。

要是用对方法,魏延脚再长也踢不倒七星灯,因为早回来了。

而刘伯温呢,则是见天下大,百姓流离失所而鬱郁成疾。

在他将死之际为天下演了一卦,料知身边有一位大物,此善恶未明,若能得贤臣辅佐必能救天下万民于水火。

刘伯温心系天下苍生,于是点燃七星灯,下了曹地府枉死城借命。

急急忙忙点灯的他,却是误打误撞让他找到了新办法。

他隐居山林无打扰,所以没有外在因素,心无罣碍。

几乎没费时间也不费吹灰之力就借到十二年阳寿,而代价就是「死于辅佐之之手」。

刘伯温借命的条件十分毒,其原因就在于这个赠命,这个赠命是谁呢?

数百年来间传说,这个赠命就是比刘伯温早死十二年的陈友谅。

为什么刘伯温什么不借偏偏借到陈友谅呢?因为他别无选择!

刘伯温下间是匆匆忙忙决定的,根本没准备什么东西,所以他压根就不打算进城内。

他就用了一个贱招,既没有进城,自然也就没有出城的问题。

这个贱招至今仍在曹地府传诵,被称为「城钓鬼」!

他爬上了外城墙,就站在那里,拿着钓竿钓着鬼,他在钓鉤上绑着一张纸条写着自己的名字及何方士,想以自己的名气来做一回愿者上鉤的姜太公。

没想到,第一个上鉤的就是陈友谅,陈友谅也不给刘伯温选择的机会,直接拆解钓竿,让刘伯温不得不接受现实。

由于陈友谅不甘心就这么败亡,眼见刘伯温来借命,索就给他出个毒承诺,就是要刘伯温成也是死、不成也是死。

民间信刘伯温最后就是死于朱元璋之手,因朱元璋不想落下个杀功臣的骂名,是故明示暗示胡惟庸,来个借刀杀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