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的工作
员时,程蔓不能太强势,该放的
子得放。
因为程蔓八月下旬已经招了一名招生老师和一名会计,所以这次要招的就四个
,其中有三个是招生老师,一个是做卫生的阿姨。
这样两边辅导班各能安排两名招生老师,方便排休息的同时,咨询家长多的时候也不至于忙得抽不开身。
阿姨则是一个
负责两边的卫生,因为辅导班目前只周
开课,哪怕两边场地离得并不近,打扫压力也不会很大。
另外程蔓答应了街道办,阿姨会直接从街道里的住户中定,招生老师中给出一个名额优先录取街道内
员,实在没有合适的,才会往外招
。
另外两个岗位则直接对外招聘,两种招聘方式,街道里的
只能选择一种投递简历。
街道办跟程蔓对接的
事听后觉得有点怪,他觉得分开招聘更
费时间和
力,合在一起,同样条件下,优先录取街道内
员不就行了吗?
程蔓心想这样当然不行。
招生老师的工作可不仅是招生,她们还要收钱,以及负责上课点名。
而一旦跟钱扯上关系,就不能让一个
,甚至是两个原来就很熟悉的
全权负责,就像财务规避中,出纳和会计不能是一个
一样。
这种重要岗位,如果只有一个
,公司被搬空了老板可能都不清楚。
所以同一个辅导班里,她不可能招两个以前认识的
当辅导老师。
如果混着招聘,万一街道里来应聘的
中有好几个条件差不多的,而对外招聘的
条件都一般,她是要把街道里来应聘的全部招进来,还是招两个漏两个?
全部招进来,那她辅导班里招生老师全是以前认识的
,万一两
沆瀣一气,辅导班被搬空她都不知道。
招两个漏两个,后续他们一对
风,就知道程蔓这里招
程序有问题了,心里肯定会有想法。
虽然这种事说起来概率不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程蔓不能等到事
发生了再去愁,得提前考虑起来。
当然,对着街道
事,程蔓给出的理由没那么实诚,而是把自己的担心反过来说,变成了担心对外招聘的
员条件太好,混在一起招聘,街道里的
排不上名字。
而且为了避免街道
事争取更多名额,程蔓特意强调说这是给街道内
员的特殊待遇,自己那些亲戚朋友最近也没少找她走后门,但她都没答应给他们安排工作,而是让他们递简历,跟对外招聘的
员一起竞争。
之后程蔓又叹气道:“我们辅导班规模还是太小了,招生老师暂时只需要这么几个
,多了我养不起,唉!”
她都这么说了,街道
事当然没办法再得寸进尺要更多优待名额,于是事
就这么定了下来。
搞定托关系走后门的
后,招聘进程就快了起来。
刚进九月中旬,程蔓就招到了三名招生老师,其中一
家就在辅导班附近,另一个住在她家附近,还有一是对外招聘的陌生
。
后两个岗位可不是程蔓在故意搞平衡,录谁不录谁,完全看个
条件。
程家那些亲戚也不是程蔓故意打压,而是他们能力不见得有多少,却恨不得立刻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
她招的是
活的员工,而不是想找个大爷,果断把
筛下去。
做卫生的阿姨则是街道安排的,程蔓见过后觉得
格没什么问题,做事也认真,就直接将
留了下来。
员招满后,程蔓安排了一个新
去分机构那边,让那边的老员工带着。另外两个新
则由她自己来带。
因为就算是街道办想塞
,程蔓也尽量把主动权握在了自己手里,
员全是她亲自挑的,所以招进来的
能力都不错。
而且她工资开的高,底薪还是二十,全勤也设了两块,加起来底薪二十二。提成没有暑假给高珍他们那么高,新生按照五毛钱一个
算,老生报新的课程也算是新生,续旧课程的话则按点拿提成。
算下来,招生老师一年只要能拉到五百新生,年收
就能有五百多,摊下来每月四十多。
工资高,工作也算轻松,所以招来的几
都很用心,学得非常快。
前两天程蔓还是接待咨询的主力,到第三天她就把工作分给了两名新
,看了三天后,她就彻底撒手不管了,将大部分
力投
到新的分机构准备中去,已经开起来的两个辅导班,只每天早晚去转一圈就行。
因为八月份的广告效果非常好,所以接下来程蔓想把不止跨大一些,争取在其他
还没彻底反应过来前,迅速抢占市场。
所以下半年她想筹备三个分机构,正好临江三镇,每镇一个。
虽然程蔓在江这边已经开了两个机构,但这两个场地都不是很大,能容纳的学生加起来也就一千出
。
而这边是启明星辅导的大本营,知道且信任他们的
最多,相应的生源也更广,程蔓觉得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