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我忙了你来帮一把,你忙了我来搭把手的,什么辛苦不辛苦的,我在家也是要
秧下地的。”
杨家老两
听到这话高兴,这个儿媳
没娶错。
拔秧苗的
多,一个时辰拔的秧苗够
两亩水田了,杨老汉跟杨大哥挑着扁担把秧苗往犁好的水田里送,坤叔见了也跟着一起。
男
都走了,
继续弯腰撅腚拔秧苗、打捆,又过了小半时辰,杨柳让春婶先回去做饭,给她娘和嫂子说晌午在她家吃饭。
“春妹子,农忙的时候都累,我知道你是个讲究
,但真少做麻烦菜,焖锅米饭再炖锅杂菜汤就行。”杨母直起身跟春婶说,“我们虽说是娘家
,但都住一个村,一天能见两三回,不用讲究客套。”
“那就炖盆鱼,再炒钵豆角
片,咸鸭蛋一
煮一个,再焖锅米饭。”杨柳说。
“行,我这就回去准备。”春婶撩水洗了洗手,走上田埂在水沟里洗腿上的泥。
有杨家四
的帮忙,程石犁完田又在村里请了两个手脚麻利的婶子,合起来有十二个
,一天半就把十二亩水田都
上了秧。
天气热了浴桶里养的鱼搁不住了,
完秧杨柳和程石就赶上牛车去镇上卖鱼,小两
打算的是上午去卖鱼,下午回来再去帮杨家
水秧。
三天前才下过雨,镇上不缺卖鱼的,程石赶着牛车去了去年卖鱼的地方,他先去打听了下旁
的卖鱼价。
“如何?”杨柳问。
男
比出三根手指,对自己即将喊出的价钱感到心虚。
“咦?是你,你去年是不是也来卖过鱼?”一个年轻的小阿嫂挎着篮子过来,她踮脚往浴桶里看,“可是跟去年一样的鱼?不如去年的大啊。”
“去年的鱼是长了两三年的。”程石解释,他心喜遇到老客,“我家的鱼味道好吧,今年可要再买两条?”
“行,买两条,今年什么价?”
程石跟杨柳对视一眼,咬牙道:“三十文一斤。”
“啥?”年轻的
提高了嗓门。
杨柳也看他,两
路上商量的是五十文一斤。
“三十文一斤。”程石重复一遍,赶在
骂娘前麻溜解释:“我家的堰是在山脚,周边种的是果树,水里的鱼吃的是花瓣和
籽,还有山上流水带下来的
药种子,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喂。”
“鱼的味道如何相信阿嫂也清楚,不然不会隔了一年还认出我男
在这儿卖过鱼,我可以说,这个味道的鱼,全镇乃至全县也只有我一家,吃一回念一辈子的。”杨柳暗暗攥着手大放厥词,她不知道她脸红没红,但听了这个价格的客
无一不是板着脸,眼里带了怒气。
议论纷纷,小两
齐齐后退一步,任由来客对桶里的鱼挑挑拣拣,她们不仅挑剔鱼,还挑剔
,杨柳清晰地听到有
骂她跟程石心贪。
挨了场挑拣,鱼没卖出去一条,就连认出程石的年轻阿嫂犹豫再三还是去了别的摊子上买鱼。
小两
见
离开齐齐松
气,程石小声庆幸:“还好没喊五十文一斤。”他怀疑他敢喊五十文一斤都会有
朝他吐唾沫。
之后又有
来问价,不等小两
开
,附近的摊贩就好心告知天价,程石跟杨柳又被
用看疯子的眼扫视一遍。
“要不要降价?”杨柳小声问。
程石摇
,越是被
怀疑他越是不想降价,“卖不出去咱拉回去自己吃。”
他观察的有一会儿了,来这条街买菜的
都穿的是棉麻衣料,稍微好点的应该是大户
家采买的,她们买菜的价格大差不差已经固定了。
“走,我们换个地方。”他拿绳子把浴桶固定在木板车上,赶着牛出了喧闹的集市。
“哎,等等,卖鱼的。”一个男
追着喊。
“喊我们的。”杨柳激动,她以为是买鱼的,让程石停下车。
“你们不卖了?要不把鱼卖给我,我给三文钱一斤,我全买了。”
程石瞅了他一眼,“你倒是识货。”
就在男
以为他要答应时,程石朝牛
上甩了一鞭,健壮的大公牛踏踏迈开牛蹄。
杨柳没问他要去哪里,就走在牛车边跟着,时刻注意着桶里的鱼别跳出来了。
程石先去酒楼饭庄挨个问问,无一例外一听到这个价立马呲牙咧嘴。他又赶着牛车去富
住的巷子里,挨个敲后门问,见到有老
的就说对老
身体滋补,有小孩的就说对小孩身体好,如此忽悠下来还真卖了七八条出去。
眼瞅着快晌午了,程石说的
舌发
,看了看
让杨柳坐上车,“我们回去吧,你之前说要买什么?火炉子?我们去铁匠铺。”
“先去医馆一趟。”杨柳脑中灵光一闪。
到了医馆,两
厚着脸皮在门外吆喝鱼吃
药种子长大一说,被医馆跑堂的伙计出来撵,程石就拉着伙计一通
吹,“你去问问你们坐堂的大夫可有需要的?我们的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