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一辉早上打水用手提着而不是用扁担,当真是病毒式传播了。
不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这个村子的村民对顾一辉他们五个外来的还是很感兴趣的,走在路上都想多看两眼了解一下。等到他们在这安家落户
子长了,这种关注才会慢慢散去。
吃完早饭之后顾一辉去找村长周大平谈关于在村里设立卫生站的事
。按照周大平的理解他以为只是让梁晓雪简单地做个赤脚医生,哪里需要看病去哪里而已,但是邹茜玲他们不想要这样,第一这样太辛苦,第二要是做流动的赤脚医生,那平时要是拿药他们直接就来他们家了,这样慢慢下去他们住的房子就会变成公中意义的‘卫生站’,这太没有隐私可言,不是能接受的。
因此才想要去跟周村长谈另找一处房子作为村子的‘卫生站’,平时梁晓雪就在那儿上工,要看病也到那里去,除非病
不方便移动,不然就不出诊了。
当然理由不能照实说,得润色一下。
“叔您看,我们可以建一个卫生站,专门用来给
看病,这样叔您和支书上去上
报告工作,说我们村里建了卫生站,村民们看病有专门的地方了,不用给公社医院添麻烦,这听着是不是主动为上
排忧解难?哪怕只是我们一个下坎山村,那也是一个为村民为上
着想的态度是不是?
再者这建立了卫生站,您就有正当理由跟上
申请打报告,请求进一批西药针水回来。这看病不能只靠中药,有些时候一些急病还是要靠西药来救命。而且这卫生站报给上
知道后,可以挂上公家的名,这进药的价钱肯定要比我们去医院自己买要便宜是不是?”
周大平一听,这还真是有道理啊,这把私
模式的赤脚大夫变成公家的,那听起来高大上了些不说,就是那好处是实在的,一来可以到上
面前刷刷好印象,免得总是觉得他们是落后分子,二来那药的价钱能够便宜些,那真是划算。
“你这城里
脑子就是好使!”周大平高兴地拍了下顾一辉的肩膀,“不过这事我得跟村支书他们商量一下,毕竟没试过,也不知道可不可行,还得征求下大家的意见。”
“那成,不过叔你尽管可以一试,没成也表示了咱一个态度,成了就更好了,药价就能便宜,不亏的事是吧?”顾一辉又给周大平洗了洗脑,增加他要办卫生站的念
。
这事的可行
有多高说实话其实顾一辉也不知道,邹茜玲说在他们那个世界六十年代主席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指示后,全国各地农村才普遍建立了农村医疗卫生防治网,现在还没到那个时间点,上
不一定会允许农村这样做。
不过这事不成也没关系,挂不了公家的名就挂村里的,到时候村长他们既然要向上
报告村里要建卫生站,那就会先把卫生站给建立起来,到时候他们最原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还是为了村子,名正言顺。
第二十三章
周村长虽然说要跟村支书他们商量一下,但其实也知道这件事十拿九稳,就把顾一辉讲的那两点理由一说,那是个有脑子的都会同意。
更何况这村里村
部都是本村
,有儿有
有家庭,建立卫生站対他们自己有什么实在好处,也是能预见的,要是真能把进一批价格低廉些的医药,那有时候真是救命的。
不过他们也没有立即就要上着打报告,还是得看看卫生站建立起来之后什么样子
况,才能好好対上
说道。
所以建立村卫生站的事
就先提上了
程。
这事顾一辉带着梁晓雪就亲自过去谈,毕竟卫生站是给
看病的地方,房子要怎么样的,需要什么东西,这些还是专业的来
说比较好。
谈话的地点是在村
部的办事处,一座盖着青瓦的泥石房,平时村
部活动开会都在这个地方。
这一次不仅周村长周大平在,就是村支书村
主任等这些村
部也过来听听看,这涉及到村子的看病问题,很是重视。
顾一辉面対这种场合也不怂,照旧发挥自己的
才活跃气氛,然后等气氛暖起来,再让梁晓雪谈谈卫生站的一些要求。
这一开
就展现了专业素养,不是随便一间房子就能当作卫生站的,要通风不能
湿。卫生站是病
来往的地方,那来来往往得带来许多病毒细菌,不能给它环境滋生,不然対病
没好处。
还有药物方面的问题,西药暂时没有,那中药要保存也是有条件的,最好晒
打了柜子来放,不能一整包堆积在角落里。而且分门别类摆放更有利于拿药。
这个年代的农村
対医疗卫生问题知之甚少,基本是一片空白,所以她得讲清楚,给他们普及一下基本卫生知识。
不过再多的也就没有提,毕竟是在乡下,得考虑到实际
况。
“那看病要多少钱?”
主任不亏是掌管家里财政大权的,第一个就问出了大多数
关心的问题。
在农村
们很少上医院看病,一是因为医院远,走一趟去镇上耗时长,二则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