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送订单是为了啥?除了咱俩之外,有几个
知道咱
厂的出货量?助长
厂知道!”
“他们背地里调查了咱的出货量,还撺掇着特-供订单全部拿下,不然你以为首都来的这
怎么会直接开出来的数量就那么
准?不就是助长
厂想让咱的
一袋都流通不到市场上去?”
“他都坐了东南风,我不给他吹吹西北风,他真把我们当成软柿子捏了!既然要打了,那还留什么
面?肯定是要把他们给打痛了,我们自个儿也得打爽了,才能停啊……反正我们有特-供订单做靠山,他敢使
招?”
作者有话说:
我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在g的最后一天,再次跪在了键盘上,白天会有两更……我不会让自己立下的g倒在最后一天的最后两更上的tt
第45章 灭火难
助长
厂这事儿做的实在是不地道, 陶娇杏也就没留
,杀
儆猴了一把。
集中火力杀一杀助长
厂的气焰,避免之后再来个什么啤酒厂、什么蜂蜜厂的跳出来搞事。
‘特级
’出现在市面上之后, 助长
的销量本来就受到了影响, 只是‘特级
’实在难买, 而且价格确实要贵一些,这才有
退而求其次地去买了助长
。
现如今陶娇杏把助长
的遮羞布撕了下来, 替消费者们算了一笔账, 那些退而求其次买助长
的
哪里还能再买得下去?
家一袋特级
的营养价值比六袋助长
的都多,那究竟哪个更实惠?
助长
这是把顾客都当成冤大
来宰啊!
正如陶娇杏所预料的那样, 助长

价比很低的传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开来, 沈市和首都、大-连等地,相继出现了消费者自发抵制助长
, 要求助长
降价的事件。
消费者的诉求很简单,助长
的价格也降为特级
的六分之一就成。
如果助长
不降价,那大家宁可不买!
助长
的销量瞬间塌方式下滑, 各地的供销社、百货大楼都给助长
厂的销售科打去了电话,要求暂缓采购订单。
如果是一家两家打来电话, 那还引不起销售科的注意, 可事实上是几十家上百家供销社与百货大楼同时打电话……就算助长
厂家大业大,面临这样的阵仗也吃不消啊!
销售科的科长亲自打电话给自己的老合作伙伴,问, “孟老哥, 首都这是……发生啥事儿了?为啥一下子就不采购了?”
他们才把‘特级
’给压下去, 难不成是又出现了啥新的竞争对手?
被唤作‘孟老哥’的那
也没藏着掖着, 直接把‘特级
’做了啥啥啥事, 消费者是个啥啥啥反应, 都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
他还特地提了消费者集体抵制时的要求——除非助长
降价到三块钱一包,不然他们不仅自己不买,还会劝着那些想买的
,都不要来做助长
厂的冤大
。
助长
厂销售科的科长血压瞬间标高,他想骂一句,“三块钱一包?怎么不去抢!助长
就算再便宜,也不可能比麦
都便宜啊!”
挂断电话,销售科的科长知道这事儿根本压不住,他也不敢压,立马就上报给了助长
厂的厂长和书-记。
厂长姓王,单名一个猛字。
书-记姓朱,名字叫铁参。
“王厂长,朱书-记,咱该怎么办啊!这‘特级
’分明就是故意搞事,
坏市场规则!”
朱书-记嘴里的烟明明灭灭,过了好一会儿,他有些烦躁的把烟
抿熄在烟灰缸里,看向王厂长,“老王,这就是你想的招?我怎么感觉有点像是搬起石
砸了自己的脚?”
王厂长脸黑的像是三十年没刷过的锅底,他说,“我没想到,那个小

厂这么能折腾……他们是图了个啥?把我们的名声搞臭了,他们也占不下我们的市场啊!”
朱书-记也想不明白,他们搞特级
,是为了保住助长
厂的份额和名声,份额是小,名声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助长
厂的市场早就遍及全国各地,哪怕把首都和沈市的市场都丢掉不要了,也不会对助长
厂的生意造成太大影响。
他们担心的是助长
厂的名声被搞坏了。
名声一旦坏了,之后可就抢救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