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绝对不会再为这不值得的
费
绪。
“祖父可不要再说这种话了,圣上英明,向来公正无私,父亲分明是因触犯国法,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才会受到处罚,与圣上喜欢我有什么关系,我遇袭受伤一事,只是引起皇上重视,进而彻查的始因而已。”
与赵老侯爷坚定的认为,只要他们能求得皇上开恩,就能助他父亲脱困不同。
赵晋仁心里清楚,这件事的确与皇上喜不喜欢他无关,关键在于那位愿意重视他,才会不遗余力的保护他,为他解后顾之忧。
第六十六章
“仁儿, 祖父知道你心中对你父亲有怨,可他毕竟是你亲爹啊,何况那些恶事都是刘氏做下的,与你父亲无关, 让他受这两年的劳役, 又被罢爵除族, 这个处罚已经够了啊。”
早在回来的路上,赵晋仁对此早有预料,纵然事到临
的时候,
绪总难免受些影响,毕竟这一切总在提醒他, 自己过往的
生有多可悲。
但他主意已定, 因为他不想总是躲在皇上与太子庇护下,那两位的一举一动牵涉太大,不能总让他们为保护他而招来非议。
所以他直接跪倒在地,磕
道。
“祖父, 皇上对我赵家恩重如山, 孙儿实在无脸去求皇上为我赵家徇私枉法,请恕孙儿难以从命。”
看着面沉如水的跪在地上的大孙子, 赵老侯爷才不得不认清一个现实,就是他低估了孙子对儿子的怨,高估了自己对大孙子的影响力。
想到这个大孙子当年是带着满腹的怨恨离开赵家,被外祖家抚养成
后, 才被接回京,他好像从没为对方做过什么。
“好吧, 祖父明白你的意思了, 不过家中还有你的一个弟弟与两妹妹, 你为长兄,总不能不管不问。”
想到那些庶弟庶妹的出身来历,赵晋仁抬
目光冷凝的看向自己的祖父。
“祖父若不提,孙儿差点忘了那些
,您真的打算让孙儿过问吗?他们的姨娘因为背主,参与毒害我母亲一案,已经被罚为苦役,就将他们几个都送到寺庙与尼姑庵中出家吧,为他们的生母与出身赎罪。”
赵老侯爷实在没有想到,他的大孙子提起这件事,竟然连他的半分面子都不给。
“他们的生母故然有错,却已受到应有的处罚,而他们可是你的亲弟妹,是你的手足,他们若能有个好前程,对你也是个助力。”
提起自己生母遇害一案,赵晋仁心中就悲愤到难以自持,他是在后来才知道皇上与太子调查出来的那些细节。
那刘氏想害他生母,当然需要帮手,正是他生母身边那些得其信重的
,受重利所诱,才会利用他生母的信任,成为刘氏害他生母一尸两命的帮手。
在他长大被接回赵府后,发现他母亲身边的几个丫鬟成了他父亲的妾室,他就起过疑心。
可他在赵家根本没有根基,唯一对自己抱有善意的祖父却在话里话外劝他,身为赵家
,要重视和维护赵家的声誉,不要再去追究那些过往,根本不可能帮他,他才不得不作罢。
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些真相远比他所以为的更加残酷,连他母亲留下的被他视为长辈,以为无辜的丫鬟婆子中,也有刘氏的同谋。
好在他回府前,外祖家的长辈再三叮嘱他,不要相信和亲近与赵家沾边的任何
。
所以他的警惕心强,哪怕心里觉得那些
无辜,也只是给他们安排轻松些的活,没给他们接近机会。
奉命去临海后,也没想过要带与赵家有任何关系的
,要不然,他在回赵家后,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死于自己的天真和无知,到死也没机会见到母亲遇害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孙儿只知自己与他们的生母有血海
仇,此生都不会给他们提供任何助力,祖父若对孙儿不满,认为孙儿不孝,大可开宗祠将我除族。”
听到这话,赵老侯爷气得脸色铁青,赵家现在只有赵晋仁身上有爵位,赵氏其余族
将他自己除族,都不会同意将赵晋仁除族。
“你……”
因生母的遭遇,赵晋仁对赵氏只有怨,没有半分归属感,根本就不在乎自己姓什么,那些怨愤早已盖过时
对宗族姓氏根
蒂固的重视与执着。
看着眼前这个可以毫无压力的轻易将‘除族’二字说出
的孙子,赵老侯爷也意识到,大孙子因当年的事,已经怨到不在乎姓氏,更不在乎赵氏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