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掉一些苛捐杂税。而
丁税, 不管哪朝哪代,都是必须
的税目。
是以永嘉帝听萧景曜提到这三个字,瞬间就瞳孔地震, 迟疑了好一会儿才道:“这……这会不会有些不妥?”
历朝历代都看重
,
丁税也和
数息息相关。治下的百姓越多,
的税越多,国库也越来越充盈。只是有些百姓被地方豪强或是威
或是利诱, 从给朝廷
税变成豪强的隐户, 给豪强
租。也有的百姓为了逃避朝廷的赋税, 主动带着田产投奔地方豪强或是族中出息子弟。官员们名下的隐户就是后一种。
萧景曜提出要废除施行了上千年的
丁税, 为的就是让原本的隐户主动出来成为大齐在册的平民。
永嘉帝的关注点则在税收上, 皱着眉
问萧景曜, “如此一来,朝廷可就没了
丁税的税收, 国库怕是……”
萧景曜的看法和永嘉帝大不相同, “如今商业兴起,各地的港
给朝廷的税收已经是整个大齐的
丁税的十倍百倍。陛下何必拘泥于这一点
丁税?更何况,若是朝廷不收
丁税,陛下想想,那些让陛下
疼的隐户……”
永嘉帝目光一亮。对于帝王而言,隐户问题都是他们登基后必须要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有能力的帝王可以
准挑选出能臣,给
才们施展的空间, 去各个地方当亲民官清出隐户。对于官员而言,治下的户籍和
数量的增减, 也是他们考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以有点抱负的官员到了任上,都会着手清隐户的事
。当然,这是皇帝英明,不好糊弄的
况下。要是皇帝诸事不管,对这些事
一窍不通,那底下官员吞并土地只有更厉害的,地方官员要想括隐,难度系数直线飙升。
萧景曜和永嘉帝当然不存在这个问题。就算先前对永嘉帝印象不太好的官员们也得承认,永嘉帝登基这几年,当皇帝当得有模有样,比之正宁帝也差不了多少。当然,永嘉帝的
子肯定是比正宁帝要跳脱一些,脾气也没有正宁帝好。但看着如今万国来朝,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再刻薄的官员,也得承认,永嘉帝确实是一位好皇帝。
甚至在大齐的海上贸易发展起来,同海外之国建立联系有了贸易往来之后,永嘉帝的功绩,已经隐隐有超过正宁帝的迹象。
这样的明君,不可能看不明白隐户之患。是以萧景曜只说了取消
丁税,永嘉帝便立即想到了清隐户上,并陷
了沉思之中。
“既然税收能稳住,那废除
丁税,倒也不是不可行。”
没有皇帝乐意看到自己的治下有隐户。永嘉帝也不爽官员和地方豪强收隐户很久了。
永嘉帝很是感动,看向萧景曜的目光满是柔软,语气竟然还有些哽咽,“我就知道,只有你会这么掏心掏肺地为我着想!”
隐户问题,皇帝和官员们心中都有数。放眼望去,满朝文武,名下没有隐户的,绝对是少数。每当朝廷要清隐户时,官员们适当放点血,再收拾几个地方豪强,将户籍数目做得漂亮些,也就过了。并不会一查到底,将天下所有的隐户全部都清查出来。
那也做不到。
要是废除
丁税,隐户们自愿出来,那肯定能比朝廷自己清隐户的效率更高。
萧景曜建议永嘉帝,“将
丁税摊
田亩之中,
后永不加赋。正好还能让朝廷顺势重新录一遍土地。”
永嘉帝眼一亮,隐户和田地两大难,倒是让萧景曜一举给解决了。诚然,这次清隐户也不能将隐户和隐田全部清出来,但绝对能清出一个十分不错的数目。
萧景曜也不觉得自己现在提出摊丁
亩有什么不妥。康乾盛世的
大
发,许多
都将此全部归功于红薯土豆和玉米的大规模种植,基本解决了百姓饿肚子的问题。又因为永不加赋,百姓能放心大胆地生孩子而不用担心生得太多
不起
丁税。这个
大
发,应当还有原先的隐户被清出来的功劳。
看看现在的大齐,红薯玉米和土豆已经成为老百姓们每年必种的
粮。商税也十分稳定,国库甚至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惊
数字。现在提出摊丁
亩,永不加赋,完全不用怕步子太大扯着蛋,就算出现了问题,朝廷也有底气将难处给扛过去。
永嘉帝思忖再三,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这样有关税收的大事,必然要经政事堂。胡阁老一听永嘉帝这话,就拿眼觑萧景曜。这个提议一看就是萧景曜的风格,从实物税折算成银子再到摊丁
亩永不加赋,萧景曜简直是和税法杠上了。
不过废除
丁税,永不加赋,怎么看都是仁政,道德高地已经被
占据,其他
再想反对,总觉得底气不是特别壮。
胡阁老也不想反对。他和原先的李首辅不一样,李首辅处变不惊,春风化雨,不管什么难题,都不声不响地给处理好。胡阁老没有李首辅那份养气功夫,一开始的内阁阁老中,胡阁老就是其中
最火
的,动不动就跳脚,梗着脖子同正宁帝讨价还价更是常有的事。现如今胡阁老当了首辅,
子也没怎么变。更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