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你们战死了,朝廷也将会按照边军士卒的标准予以抚恤,不仅你们的名字可以刻在太祖陵前的英烈祠上,你们的父母妻儿也将会获得五十两银子的阵亡抚恤金,除了这两样,还有更加重要的一点!”
说此一顿,华夏又道:“你们的儿子将可以保送进
国子监读书!没有儿子,也可以荫一从子或者外甥
国子监,国子监学成毕业即可
士子营当勤王士子!”
听到这,铳台上列队的九十名乡勇当即便不澹定了,可以当勤王士子?
这小半年与华夏相处,这些乡勇对于勤王士子这个
衔已经再清楚不过。
因为华夏就是勤王士子,县尊老爷见了他都得毕恭毕敬,县里的那些衙役胥吏平
里都是作威作福,可是自从华夏来了之后,这些衙役胥吏就全都把尾
夹起来,因为一不小心犯在华夏手里,轻则一顿棍
,重则直接处死。
而且勤王士子过手的钱粮是以漕船计量!
所以在这些乡勇的眼里,勤王士子就是个不得了的大官!
想到自己的儿子有机会进
国子监读书,读完毕业还可以当勤王士子,这些乡勇就再也没办法澹定,死亡,突然之间也没那么可怕!
看着这些乡勇眼中流露出的光,就知道鼓舞已经到位。
华夏便来到下一个铳台,继续召集九十名乡勇进行训话。
再后来,华夏觉得这样速度太慢,就让王
壶带着亲兵把每十个铳台的九百名乡勇聚集到一个铳台,进行统一训话,这样就快多了。
忙碌到中午时,终于完成对乡勇的训话。
然而对于能否守住睢宁,华夏心中仍旧没底。
老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对于乡勇来说,阵亡之后抚恤金五十两,外加荫一子或者从子
国子监读书,绝对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重赏。
然而,依靠重赏鼓舞起来的勇气,终究比不上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底气。
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底气,是基于强大的自信,士卒往往对己方的胜利充满坚定信念,所以对伤亡的承受能力就大。
据说有些
锐部队甚至能够拼杀到最后一卒。
但是华夏知道,睢宁的乡勇是绝对不具备如此强悍的承受能力。
如果只是几十或者百来个乡勇遭到建
屠戮,这些乡勇或许还能坚持不溃,但是当超过五百个甚至一千个乡勇被杀,他们就一定会崩解。
没经过战阵考验的军队不可能具备坚韧的意志。
这话是崇祯说的,华夏等士子对此也是
信不疑。
看来只能赌一把,就赌建
不会在睢宁跟他们死扛。
当下华夏吩咐王
壶道:“
壶,你去把那些个家中贫苦又生了许多儿
,同时又老实
的乡勇都给我召集起来!”
这些乡勇负担重,承受力也最强。
“是。”王
壶按照华夏的吩咐,很快就把符合条件的乡勇召集到了一起,总共大概有九百多个,十分之一的比例。
华夏把这九百多个乡勇编成九队。
并且让这九队乡勇换防到了西边最外围的九个铳台。
换防之前,华夏又再次把这九百乡勇召集起来训话:“我刚才说的话你们想必都已经听到了,如果让建
打进睢宁,你们的父母妻儿都别想活。”
“不要指望别
会替你们去拼命,你们只能够指望自己。”
“你们顶住了,睢宁城就守住了,你们的父母妻儿也就保住了。”
“你们要是敢临阵脱逃,就算侥幸捡回一条命,我华夏也绝不会放过你们,不光是你们自己得死,你们的父母妻儿也都得死!”
“而如果你们死战不退,我敢保证建
绝不会在睢宁虚耗下去。”
“最多顶住建
的一到两波进攻,我敢保证建
就必定会退兵。”
“到时候不光你们的父母妻儿能够保全,你们也能活命,还能得一份重赏!”
华夏其实也不想这么做,但是对这些老实
的乡野汉子来说,恐吓有时候往往比重赏更加有用,必须让他们明白,临阵脱逃全家都是死,如果死战不退,就至少能够保全他们的父母妻儿,运气好的话他们也能活命。
到这,华夏能做的工作就已经全部做完。
但最终能不能守住睢宁,就要等待实战检验。
下午未初时分,几个建
骑兵出现在睢宁西郊。
庆幸的是,城外的百姓早已经提前撤
县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