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位以通船。
未来三峡大坝其实也是利用了这原理,才得以让船只顺利通过高度相差巨大的上下两段河道。
既然可以蓄水和关闸,淤泥冲进来反而更利于清淤。
等上流河道清理了几遍后,京城内的水闸一关,上千
跳着簸箕、铲子,下满是淤泥的河段,一上午就能清理出大量泥沙。
等上一段水闸水位到了警戒线时,挖泥的
离开,再利用水流冲刷,轻易就能把剩下的淤泥,冲到下一段。
而且为了防止泥沙冲
河道下游,石仲魁
脆把护城河当成堆积泥沙的蓄沙池。
如此反复,京城内河道的清理工作居然速度最快。
当然,这也和没
跳出来捣
有极大的关系。
同时石仲魁因为手里有两万六千石粮食,不仅一天三顿可劲的吃,甚至默许三千屯田兵把一个家
召集过来打下手。
这些
负责烧水做饭、搬运泥土,待遇虽然是一天两顿,可每次四个比拳
还大的馒
足以吃饱。
最关键的是,石仲魁亲自抓粮
,也就没
敢贪腐。
可以说,朝廷每次办事,至少一半以上都被上上下下给吞了。
大量
手参与下,月中旬前,京城上游和京城内的河道全部清理完成。
一场大雨之后,京城内居然没出现任何水漫河堤的
况,瞬间让石仲魁获得朝堂和民间的一致表扬。
接下来把护城河的水流切断,靠三千
力肩扛手挖,清理护城河反而最容易。
不过也不是没
跳出来找他的麻烦。
毕竟按照他这办法,效率虽然确实不错,却也代表着没五年、十年就得耗费一大笔银子来疏通。
但这次不需要石仲魁自己站出来申述,有的是得了好处的官员支持他。
最有利的辩解理由,就是朝堂每年都得派一位重臣,在5月份雨季来临前,负责疏通河道。
这本身就是笔不小的开销,而且年年征调劳役,百姓早已苦不堪言。
更让
无奈的是,钱出了、
力也耗费了,效果却出的差。
除了上下贪腐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
浮于事。
甚至把清理河道当成一项固定的捞钱机会。
而石仲魁一声令下,屯田营上上下下的官吏,生怕被他抓到错漏,用军法给斩杀了。
活那叫一个积极。
所以石仲魁把自己的账本,有选择的
到工部后,想找他麻烦的言官只能闭嘴。
而且这事传到民间后,京城内外的老百姓和士绅基本上全都支持他。
最关键的是,六部侍郎们甚至内阁几个阁臣,为了避免今后自己被任命为京城河道大使,这次算是自发的全站在石仲魁这边了。
不仅石仲魁被弹劾的风波轻易被压了下去,朝堂上还已经有
开始商议如何为他请功了。
等于同甫上门后,石仲魁这才明白,有
是打算在京城河道下游,还没着手清淤的时刻。
用升官的办法,把自己调离以便捞点功劳。
甚至听说设立在济宁府的河道总督衙门,都打算用相同的办法,来疏通大运河上,一些淤塞比较严重的河段。
“伯谦,父亲让我转告你,能避免与河道总督衙门发生争夺,还是尽量避开他们为好。”
石仲魁明白于同甫这话的意思,河道总督是实实在在的正二品重臣,不仅位高权重,还是利益极大的关键位置。
如果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来比较的话,河道总督就能捞百万之巨。
明末东林党大佬李三才的家财就有470万两银子。
而这位大佬曾经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总督过漕运和矿产。
至于是不是因为这差事,而家资巨富,那就见仁见智了。
道理石仲魁明白。
而且之前贾琏就说过,只要自己愿意提供八宝酒,那些个勋贵们看在银子的份上,绝对会帮自己把河道清理一遍。
那时候自己拒绝了,还能用不敢相信勋贵的办事效率来推脱。
但现在既然能升官了都还拒绝,难免会被
猜疑。
再说清理河道之事,本来就是抢了一些做过准备的官员们的立功机会。
要是连
汤都不让
家喝,不恨死自己就怪了。
想明白这些的石仲魁,心里已经打算见好就收了。
不过他现在想确定,河道总督衙门是不是和师门有什么关联。
盯着于同甫问答,“师祖或者师叔们,是不是和河道总督有旧?”
“这个”,于同甫顿时被问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