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醉琼枝

关灯
护眼
醉琼枝 第97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楚琳琅很敬佩这种为了争宠不惜一切的毅力,同时也对这种功利心机的敬谢不敏。

但是很明显,今这位静妃娘娘前来,并无太多敬佛之心,走进来给太后请安之后,那一双眼便立刻落在了楚琳琅的身上。

太后给静妃娘娘赐了座,静妃娘娘却绕开了太监搬来的椅子,特意坐到了楚琳琅的对面,上下打量着她道:“你就是那位勇救学的楚娘子?这几宫里宫外,可都是在传扬着你的事迹啊!”

楚琳琅羞怯一笑,装出副拘谨的样子不再说话。

司徒大说过,宫多看少说,少说才能少出错。

这个静妃,先前就要见她,被安公公搪塞了回去。这回子又主动来到了太后的跟前,明显是窝着一子邪气来的,就是不知在这太后跟前,静妃是不是能稍微收敛些统管六宫的管事娘娘的气焰。

果然,静妃冷笑了一声开道:“你救了这么多,原是该赏的,只是可怜我那侄独独没有被救下来。她活着时候,为了顾忌名声,她娘老子全家都不肯吭声。如今我那可怜的侄儿就此没了,我这做姑姑的却不能不问。今学的管事华夫也在,本宫正好要问问,当初为何偏偏只她没有下船!听说……这个楚娘子与宜秀那孩子一向不和,就在此之前还大吵了一架,可有此事?”

闻听这话,太后都是一愣,显然没想到静妃娘娘竟然跑到自己的宫里发难。

而且这话,太后也是一次听说,不由得也抬眼看向楚琳琅。

楚琳琅听出了静妃话里的不善,也吃不准是什么跑到静妃那搬弄了是非,所以她只是如实回答:“当时水匪未到,虽则民说了,大家也是半信半疑。宜秀郡主当时困得很,执意要留在船上睡,谁的劝也不肯听,是以才有了后面的劫难……是民的错,若当时也陪着郡主留下来,说不定还能与那些水匪搏一搏。民比这些同窗都痴长些年岁,平都拿她们做妹妹看,若是有旁说的争吵,大约也是闲着斗嘴几句,也是不大记得了。”

楚琳琅这话说得很委婉,但是也基本解释清楚了。宜秀又不是被强留在船上。当时她说有敌时,众都是不信,怨声载道的。那宜秀身份尊贵,她不愿下,谁还能拽她下来?

琳琅说应该陪宜秀留下的话,一听便是飞蛋打的殉葬法子。静妃娘娘若是再刁难,就是无理取闹了。

至于争吵,宜秀为,在书院里有几个没跟她吵过?楚琳琅可从来都是忍让有加的。就算回敬,也没有面红耳赤地吵嘴过。

不知静妃这最后一句,又是从何而来。

静妃显然是不信,冷哼一声,转对着太后道:“太后,臣妾今来,就是希望您能替云家枉死的儿做主,代为调查一下真相!为何这么多的贵,非要结伴前往江。臣妾听说,就是这位楚娘子最先提出要回江探亲,才引来后面的祸端。”

太后听到这,眉微微一皱,疑问道:“真有此事?”

就在这时,一旁的陶雅姝却开道:“各处学一向有夏游的传统,听我母亲说过,她上学那会,还结伴去过更远的地方。当初楚娘子是请假自回家探亲的,她一个学生如何张罗夏游?是我们几个学子与华夫商量了后,大家一起决定的,楚娘子也是后来才知。”

陶雅姝说这话时,她母亲吴氏都微感震惊,觉得儿今造次了,真不该在这样的场合,替那楚氏开脱。

谁看不出,这位静妃娘娘就是找茬发邪火来了。

陶雅姝这时候开,岂不是引火烧身?吴氏暗暗心急,真恨不得掐一下儿的大腿让她闭嘴。

听了这话,邪火果然开始蔓延。

静妃娘娘抬眼看向了陶雅姝,又是笑了一下道:“不愧是陶家嫡,说起话来,还真有些先皇后的风范,依着你的意思,这些贼子盯上你们,完全是凑巧了?”

华氏原本是不欲开得罪静妃的。可是她一看连学生陶雅姝都开解释,自己身为学的掌事,若是避嫌不开维护无辜学生,那就太不像样子了。

所以她也温言劝慰道:“静妃娘娘,这游学的确是几个孩子求到我这,我又让她们回家与父母商量后才决定的,的确与楚娘子无……书院一直有夏游传统,谁也不愿见出了这样的意外……”

说到这里,华氏也有些说不下去了。说到底,这事岂可归咎个,云家若要追责,书院自当承担大半。

听到这,太后似乎也有些乏累了,语气冷淡道:“这是佛堂,听不得那些打打杀杀,静妃若要审案子,不妨去大理寺升堂,不必来我这里挨个敲打!”

听出了太后话里的不悦,静妃娘娘连忙起身冲着太后施礼,道:“请太后赎罪,臣妾并非有意搅闹了太后的清修……只是,我家宜秀子烈,就这么早早去了,她娘成天到我这里哭,眼睛都哭肿了。我这个做姑姑的若不能替她伸冤昭雪,真是夜寝食难安……听说楚娘子和陶家小姐甚好,便是常常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