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01bz.cc
全长仅三分之一英里(1英里 = 1609.344 米),宽仅为11米,是英文“ll Street”的音译,原意为“大墙大街”。但实际上的街道却是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7个街段,却以“米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
米国摩根财阀、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财团等开设的银行、保险、航运、铁路等公司的经理处集中于此。
著名的纽约证券
易所也在这里,至今仍是几个主要
易所的总部:如纳斯达克、米国证券
易所、纽约期货
易所等。
“华尔街”一词现已超越这条街道本身,成为附近区域的代称,亦可指对整个米国经济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它对普通的路
游客而言或许只有拍照留念的价值,但对所有志在金融业一展拳脚的
来说,这里便是绝对的“圣地”与“猎场”。
每年都有无数的百万、千万乃至亿万富翁在这里被
猎食,但每年也都有那么一小撮
在这里崛起为新的金融巨子。
而藏马此行来华尔街的目的便是见一见这一小撮
的其中一位。当然,现在他还没成为华尔街最上层的那一阶级,不然即使藏马现在身价颇丰,想跟
家见面也未必会被搭理。
上次在跟荒川实飞回国之前,藏马便委托荒川实在米国的朋友帮忙寻找华尔街的一位名叫约翰·保尔森(John Pulson)的基金经理。而根据藏马提供的一些关键
报,荒川实在华尔街的朋友很快就完成了任务,这才让藏马这次能一次
搞定在北美的两个预定计划。
说起约翰·保尔森,许多
或许都会觉得陌生。更多小说 LTXSFB.cOm大部分
在听到“对冲基金”这个名词的时候,有八成
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金融巨鳄索罗斯。
原因无他,索罗斯在“九七亚洲金融风
”中的战绩实在太过“彪炳”。在让
眼馋的同时,也让东南亚的大部分国家
民对其恨之
骨。
而天朝
民对其的成功反击更是加
了这个名字在天朝的知名度,更别说他在后来的“英伦脱欧公投”中还再次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但是要说谁才是华尔街的“对冲基金第一
”,约翰·保尔森——这个名字在业内却很少有
会对其抱有异议,至少在2008年之后直到他折戟黄金市场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是这样。
毕竟在当时就连索罗斯都要靠请他共进午餐,了解其思路后才敢跟进做空。
说到这里,想来大部分读者已经猜到了:是的,约翰·保尔森的成名战便是2008年的那场“次贷危机”!
约翰·保尔森,1955年12月14
出生于米国纽约皇后区一个叫“Beechhurst”的中产阶级小区。他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虽然他的父亲从一个会计做到一家小型公关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不过他们家并不富有。
关于约翰·保尔森的商业启蒙教育,来源于他的祖父,祖父曾教他从超市买来大包装的糖果,然后再零售给同学——那时候,约翰·保尔森只有6岁。
1978年,约翰·保尔森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于纽约大学商业与公共管理学院,紧接着考
哈佛大学商学院。
在这里学习期间,约翰·保尔森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以聆听杠杆
易先驱杰里·科尔伯格(Jerry Kohlberg)的演讲,由此引发了他对杠杆
易的长期关注和研究,开始梦想进
华尔街。
带着这样的梦想,约翰·保尔森从哈佛大学商学院获得MBA学位,并被授予“贝克学者(Bker Schr)”的称号,哈佛的这种最高学术荣誉只授予那些顶尖的5%的毕业生。
而在这之后的他的
生就仿佛进
了慢车道,他接近四十岁才成立了自己的基金。经过十年的跌跌撞撞,2003年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到 十五亿美元。
乍看之下不少,但这在华尔街论规模只能算是无名之辈。
而约翰·保尔森身上也很难看出对冲基金大佬的影子:他出差坐经济舱、调研坐最后排、向上市公司提问时毕恭毕敬,45岁才第一次结婚,对象还是他的
助手。
无论是与众多华尔街少年得志的俊才相比,还是与住在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镇上的对冲基金大佬相比,约翰·保尔森都看起来默默无闻。
所以要不是藏马指名道姓,还准确提到了他的基金公司名称,荒川实的那位朋友还真没那么容易找到他。
藏马原本是没想过要从“次贷危机”中捞钱的,因为他多少有点“小富即安”的想法。不过这次偶然发现了
手未来“安卓”阵营的机会,他才发现这世上还是有许多他玩不转的东西。
别说后面整个智能手机的生态构建了,就连安迪·鲁宾他们提出的两年三亿美元的要求,他都不能拿出支票簿大笔一挥。